98小说网 > 重生之工商帝国 > 第十九章 近乡情怯

第十九章 近乡情怯

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工商帝国 !

    叶秋的老家在东部一个三省结合部的小城市,四季分明,资源丰富,人口众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整个城市的面貌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是传统农区,工业发展基础差,低子薄,第三产业更是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人均收入远远赶不上国家的平均水平。

    叶秋的家位于城市的东部,一条大河贯穿东西,把整个城市分成南北两个部分,而叶秋家所在的小区就在一个棉麻公司的家属区,整个建筑群的由10栋五层高的楼房组成,风格当然是80年代流行的单元楼。当年棉麻公司可是国营单位中效益比较好的了,因为棉花是经济作物,农民种棉花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收益也不错,对于棉麻公司职工来说就更好了,逢年过节要发很多东西,所以好多人削尖了头找关系才能进来。

    棉麻公司的家属区就是那个时候建的,在80年代初期,属于当时的县城里也是比较好的小区了,后来国家支持多种经济所有制发展,国有公司因为体制僵化,竞争不过灵活的民营经济,经济社会出现了国有资产退出,民营经济进入的局面,大锅饭越来越难搞了,铁饭碗也不值钱了,国有工人纷纷下岗,而叶秋的母亲就属于那一次下岗大潮中买断工龄、自谋职业的人之一。

    叶秋的母亲知道,买断工龄再指望国家救济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就在小区附近的路边租了一个小门面,开了一家小商店,勉强维持住家里的开支。

    叶秋的父亲所在的单位当时叫发展计划委员会,也就是现在牛B到不行的号称小国务院、二政府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当年的发展计划委员会有多厉害,可能现在的年轻人想像不到,在90年代以前,国家还没有加入到WTO,属于计划经济时代,想买东西可不是你有钱就行的,你得有票,比如孩子结婚什么的,得要三转一响吧,别人都买你不买,面子上多过不去啊,好不容易把钱攒够了,你以为在市场上能买的到,不行,还得找关系去换票,肉要肉票,自行车要自行车票,电视机需要电视机票,没有票,对不起,物资短缺,你根本买不到。

    由于叶秋考上了大学,整个家族都很高兴,可是上学需要一大笔钱,还有大学的生活费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把叶秋爸妈愁的不行,最后总算在亲戚家里东挪西借凑够了学费。整个借钱的过程叶秋不清楚,后来听邻居说父母当时没少求人,碰到不借的,还受了窝囊气,反正当时社会情况就是那样,地主家也都没有多少余粮,都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

    现在想来,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钱对于个人、对于家庭都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东西,没有它,真的是寸步难行,吃、穿、住、行,人生的过程,随时随地都要钱。特别是到了后世,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钱甚至成为一个人地位、成就的象征,商业、商人的地位在5000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高,一切向钱看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快被颠覆了。想一想,国家后来确定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扭转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坐了一天的火车,又转了两趟公交车,总算是到家门口了。自从回到这个时空,叶秋就不断的想像回到家里是怎么样的情景,等他真真切切的来到小区门口,看到斑驳的小区围墙,灰色的建筑群,头顶上天空中布满了密密麻麻数不清的电线,心情依然控制不住的激动,看着小区旁边那样熟悉的杂货铺、小商店,各种场景不断的在心头闪过,手不听使唤地轻轻颤抖。

    “大学生,回来啦,怎么在大门口站着呀,看什么呢?”从小区里走出来一个大妈,手里还拿一个铝合金的饭盒,亲切的对叶秋笑着问话。

    这个大妈原来是棉麻公司的会计赵红玉,后来因为身体不好,提前病退了。小时候叶秋总是喜欢和小伙伴们到麻棉公司去玩,公司后面有十几个棉花仓库,一半放着刚收的棉花,一半是加工过打包后的棉花,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养鱼塘,主要的作用是为了防火蓄水用的。棉麻公司防火管理很严格,从来没发生过大的火灾,因此很少用到鱼塘里的水,所以鱼养的特别好,每到过年,职工们总是能分到五六条大鲤鱼,在当时,也算是很好的福利了。

    因为都是公司的子弟,叶秋和小伙伴们整天在棉麻公司里玩,也没有人管,棉麻公司收棉花的时候,就是小叶秋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当时农民卖棉花的货钱没有四舍五入,都是精确到分,由于需要的分币太多,公司准备不了那么多,后来就形成了惯例,不够一毛钱的一律用糖果代替,一个糖果一分钱。有时候,叶秋他们也会在卖棉花的棉农后面跟着捡掉落的棉花,积少成多以后,可以到麻棉公司去换糖,多的时候还能从会计室换到钱。

    这可让公司的小孩子高兴坏了,有事没有就去会计发钱的地方晃荡,不给糖根本赶不走,而这个大妈当年性格很好,特别喜欢小朋友,只要有小朋友在那里,她就会从房间里扔几颗糖出来,久而久之,叶秋他们对大妈特别感激,也感觉到特别亲切。

    后来叶秋在上学的时候听说赵会计因为得胃癌去世了,自已也没有来得急回老家送赵会计一程,心里还难过了好几天,这次见到赵会计和自己打招呼,心里特别高兴,连忙回答道:“这不星期了吗,回家看看,赵大妈您这是又给孙子送饭去呀。”

    “是呀,咱社区那个小学,你又不是不知道,饭做的差劲的很,我孙子回来总是说不好吃,都吃不饱,这不,我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天天中午给他带饭过去。”

    “您呀是隔带亲,咱们公司子弟在那里上学的多了,送饭的不多,您孙子可享福了。”

    “那是呀,我家第三代就这一个孙子,我不疼他谁疼他呀。他以后如果上学争气,能和你一样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算没有白费心思。好了,不给你聊天了,我要赶紧去了,晚上,孙子又该埋怨我了。”

    想起不到一年赵大妈就因为胃癌病逝了,估计是现在的医疗条件太差,没有检查出来,这么好的人,可不能就这么去了。叶秋马上拦住大妈问道:“我看您脸色不好,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呀。”

    大妈诧异道:“你怎么发现的,最近有段时间总是肚子疼,一阵一阵的,年龄大了嘛,毛病就多,没有事的,忍忍就过去了。”

    “嗯,一个月没有见您,我发现您比上次见瘦多了,没事还要到医院检查检查,我有一个同学的妈妈也是这样,一个月瘦了十几斤,后来发现是情况挺严重的。您家老三不就在县医院吗?抽空去检查检查,就当是体检了。”

    “你这孩子真是的,有见面就让人去检查的吗?”赵会计装作生气的问道。

    “赵大妈,我是关心您,您从小看我长大的,我是什么样的人你最清楚,我能咒你生病吗?刚好我同学的妈妈也有这样的症状,所以提醒您方便的的时候去看看,当然,如果检查没有问题,不就皆大欢喜了吗?”叶秋耸了耸望肩,苦笑着回答道。

    “嗯,谢谢你提醒,等给孙子送了饭我就去医院看看。你也别在这里站着了,去你家商店里看看吧,你妈妈天天念叨你。”

    叶秋用手拍了拍脑袋,说道:“谢谢大妈,我知道了,忘记家里现在也没有人,我这就去,您赶快去送饭吧,再见”。

    和赵大妈分开以后,叶秋快步向自己家的小商店走去。

    小商店门前是一条宽敞的柏油路,店门旁有两颗大桐树,树龄约有40年,粗细是一个成人刚刚能搂过来,叶秋记得每年秋天的时候,桐树上长满了豆虫,绿的、黄的、红的到外都是,掉到地上,就能听到啪的一声,汁水四溅,让人恶心的不行,每次叶秋都会捉一些放到女同学的书包里,看着女同学吓得花容失色。可随后叶秋就悲催了,女学生向老师告状,叶秋会被老师扔到门外罚站一整天,可他仍就乐此不疲,满满都是童年的回忆。

    小商店大概有30多个平方,门脸上挂着一个简易的招牌,名单叫秋兰商店,是用叶秋和妹妹叶兰的名字起的,让人看了眼前一亮,区别于当时流行的名字。当年刚出生的孩子起的名字大多是建国、国庆、红梅、爱萍之类的,商店开业起名也是红星等年代感特别强的名字。

    一眼往里望去,曾经熟悉的画面在脑海深处渐渐地显现过来,小时候叶秋在放学和放假的时候,总是在店里帮忙。商店的右边是两个大缸,一个盛放醋,一个盛放酱油,容量大概是100斤的样子,旁边是一个大盆,里面有成块的结晶,是粗加工的盐,不像现在,什么都有包装好的精细加工的产品,当年酒、醋、酱油、盐等生活必须品大部分都是散装的,便宜呀,比如酱油,五毛钱就可以打一瓶。那时候家长让你出去打酱油是真的打酱油,做饭等着用,现在让你出去打酱油内涵就丰富多了。

    站在商店门口,叶秋感慨良多,有些期待,又有些忐忑,叶秋双手不停的揉搓,心情踌躇不定,双脚迈出去又收回来,一直不敢进去,在商店门口慢慢的平复了心情,叶秋缓缓的向商店里面走去。

    沿着大缸旁边有一个过道,再往左是一排用木板和玻璃打造的柜子,90年代都是那种和国营商店差不多的柜子造型,里面摆满了日用品,针头线脑、日化用品、厨房用品、小电器、烟酒什么的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