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雷漫天枭 !
边关败坏还有些年头,赵天收回心思,眼下要适应的是先做好赵家大少爷。
说起赵家大少爷,虽自幼丧母,但在祖母奶奶的百般呵护和娇生惯养下,已成真正的纨绔子弟。才年仅十四岁,却是无恶不作,不好读书,专爱遛狗逗鸟之流。唯一庆幸的是,赵天十一岁那年考过了县试,顶着一个童生的身份。
赵天上面有一同母的姐姐赵静,年长自己两岁,二八芳龄待字闺中。
杨氏所生二少爷赵雷今年七岁,已入私塾一年。赵天还有一个四岁的小妹妹赵楠,乃是另一妾室柳姨娘所生,常年随父母在迁安城,赵天见到的次数不多。
赵天胡思乱想之际,老祖奶奶让丫环搀扶着进来,“你父亲来信说的对,不能对你再惯养,大雨天不好好读书跑出私塾玩,这若是出了什么岔子,老身我都不知道怎么交代!古医生开了方子,修养好后就继续去族学读书,再也不许私自离府。”
祖母奶奶在赵天被强迫灌进来的记忆里是和蔼可亲的,纵然有时发怒也是脸上带着慈祥,这一点算是对上了号。
接下来数日,赵天开始适应自己的身份和这里的生活。
大家族吃饭是有规矩的,众老爷们不在,开饭时女眷和孩童得以进内堂,一张梨木雕花八仙桌,祖奶奶坐主位,左边上垂手是杨氏、赵雷,右边依次是赵静、赵天。众丫环旁边环立袖手伺候,每餐四凉四热外加一汤,餐前糕点餐后清茶都是必备。这时候的社会还没有大肆饲养家猪,鸡鸭鱼和羊肉普遍流行,尤其是内脏下水配以青菜荤炒几乎是大家族的顿顿必餐,鹅肝、鸭血、肺丝等做的极为精致。
这时候的人们对吃辣还没有普及,对从后世过来的辣王赵天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对着满桌佳肴,赵天每每都不知如何下筷。
姐姐赵静最是关爱,不住的往赵天碗里夹菜,专捡肝片肺丝肥肉片子等高热量之物,赵天对着姐姐只有苦笑道谢。
吃饭时祖奶奶很少说话,她进食也不多,倒是杨氏时而吩咐着旁边的下人们做些什么。
似乎是感觉到赵天近日来的不正常,杨氏眨着浓粉的眼皮,“大少爷可是没有可口之菜?再吩咐厨房去做点?”赵天立刻正身:“多谢二娘惦记,不必,这些就已经不错了,不知有多少人连糠咽菜还都吃不饱呢,浪费不好!”
赵天说的这话比以前有些水准,众人有些诧异,心想这还是平时的大少爷吗?
赵天当然知道以前的自己是什么德行,也不想解释什么,对祖奶奶道:“奶奶,这几日天儿养的差不多了,明日就去上学!”
祖奶奶听这话当然心里高兴,大家闺秀出身的她是读书明事理的人。上年岁后不爱多话,心里却是明白的很,只是嗯了一声。家里的男人们都不在,要管好这一大家子人着实不易。
以赵家的实力若让赵天上县学是可以的,只是县学远在迁安城,祖奶奶舍不得。赵家大院坐落的位置也是一个不小的镇子,就在军镇三屯营向东不远二十余里,受军屯的影响,这里的繁华不下迁安城。后世过来的赵天当然知道这里就是后世由迁安析出来的迁西县城所在,也是自己的出生地,所以并不陌生。镇子上有一告老致仕的老进士姓古,受临近富户资助兴学,赵天就一直在那里就读。
古先生与镇子上的古医生乃出一家,此老专教十岁以上孩童,十岁以下稚童一律不收,遂他的学生不多,平时只有五六十个,就这还是众商贾地主富户们挤破头把孩子送进来的。
赵天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此老是清高,不过话说回来,这年代的读书人有几个不迂腐的?
私塾坐落在镇子最北边,离赵家大院不算太远,步行约么两刻钟。
在这个读书是极为奢侈的社会,二刚子背着盛有午饭的食盒跟在赵天身后,每日都是美滋滋的表情,纵然伴读进不了学堂,但和其他众伴读下人们能在窗外听听先生的讲课和学上几个大字,回去后都是向同龄穷孩童们炫耀的资本。
赵天被雷劈后停课了数日,今日一大早的上学去,二刚子却发现赵天走的并不是以往经常穿街过巷的老道,便唠叨道:“大少爷,我们再向北走就出镇子了,绕远路迟到的话古先生又要打板子!”
“误不了时辰!”赵天笑道:“你不觉得沿着滦河边儿走北河坝风景更美吗?”
“啥?风景美?~~”
真是对牛弹琴,赵天哈哈大笑:“算你这几年来还算忠心耿耿,今后的大少爷要不做少爷做大爷,发达了的话有你的好处!”
二刚子听着有些发懵,现在叫大少爷,将来长大后早晚都是要叫大爷的,难不成现在大少爷就要成家娶亲不成?
“不说这些了,快走吧!”
古先生的学堂不小,两进的院子,后院家居前庭学堂。院口外小道绕后有片篱笆小寨,平时种些蔬菜。篱笆边上一排大杨树上栓着不少的各色马匹。这都是军镇三屯营里各官军老爷家公子骑来的,十几岁的孩童每早从二十里外军镇骑马过来上学耗时也并不太多,多起早,为了求学是值得的。学堂西边一排厢房,赶上雨雪天远处求学孩童经常留宿。
从卫所里来镇子上求学的孩童不多,六个。没有人愿意祖祖辈辈都做军户,都指望着一朝从仕脱军籍,只是能有经济条件让孩子读书的极少,能够到名师古先生这里求学的更少。
古先生对学生极为挑剔,按理说像赵天这样的劣质顽童,古先生是看不上的,只是碍于家长面子。
这时候还没到先生讲课的时间,赵天进了学堂做在古栗木长条凳上,一边等着先生一边搜索着前世记忆里这些“同学”们的名字和习好,而二刚子则在堂外又开始和他那堆儿伴读们开始嘻嘻哈哈。
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等入门知识不会出现在古先生的课堂,尽是四书五经。赵天在后世烦透了的孔老夫子的论语,这时候不得不再次温习。
今天的课堂,不是赵天听不进古先生的课,而是赵天此时的脑袋里浑然在想刚才上学路过北河坝时,所见到的十六七个马车的车队。车队行商很正常,只是三屯这一代并不是永平府与顺天府的官路近道,甚至这附近一代连个驿站都没有。商队怎会走滦河这边而不是南面的丰润官道?搜索以前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过在这条路上见过商队。当然,即使见到了,以前世赵天的废柴智商也是不会多想。而现在的赵天有后世思维,当然要进行一下分析。
要知道,这时候的行商最怕的是官家层层关卡。十几辆马车的车队算是不小了,按理说商行应该都是走以往经过打点的老官道。难道今早看到的这支商队不怕这穷乡僻壤的层层关卡?或是和这一路的卫所军镇有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