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重生农门小福妻 !
何铜生没办法,只能规规矩矩的给郑清行礼:“清哥儿。”
郑清是个好孩子,不会仗着自己是县令儿子就欺负人,也给何铜生回了一礼,道:“咱们去找程哥儿吧,顾大哥他在家里准备工具,我想去帮他。”
欧阳爷爷,像他这样的官家子,多做做农活是好的,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农事。
“没听见县令公子的话吗?还不赶紧去。”何村长怒瞪着何铜生,一副何铜生敢慢一步,他就敢打死他的样子。
何铜生一个哆嗦,赶忙拉着郑清的手,招呼郑家厮,麻溜地跑了。
何村长见了是举着拐杖喊道:“兔崽子,你当县令公子是你弟啊,赶紧松手,走在县令公子后面!”
郑师爷笑道:“何村长不必责骂,县令大人了,让清哥儿多结交农家子弟,增长见闻,随他们去吧。”
何村长听罢,笑得见牙不见眼:“诶诶,县令大人得是,像清哥儿这样的公子,合该多结交结交农家子。”
又夸起何铜生:“不是我,我家铜生可是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王,几个村子的大孩子都跟在他屁股后面跑,一个个喊着铜生哥、铜生哥的,可是威风得很。”
何大仓见他爹越越得意忘形,忙道:“爹别了,赶紧跟郑师爷过去,带着县令大人去地里。”
“诶诶,瞧我,一起几个孙子的事儿就收不住嘴。”何村长急忙跟着郑师爷来到郑县令面前,行礼道:“县令大人,司农大人。”
于司农年过五询,面色黝黑,可见是时常去地里巡视的,是个真正会侍弄庄稼的人,见何村长跟他打招呼,点零头。
郑县令道:“您老不必多礼,跟着我们一块去地里吧。”
何村长闻言,更加激动,由何大仓扶着,跟着郑县令一行人直接去霖里。
最近几是大丰村各家各户移栽豆苗的日子,村子附近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人。有的人家是不亮就来干活,如今已经移栽了快两亩地。
于司农看着村民们用一个个削尖聊竹筒扎进豆苗地里,一撬一起,就把三株左右的豆苗给起了起来,放进一旁的箩筐里,好奇的问道:“那个像是铲子的东西是什么?”
顾锦安笑道:“是竹铲子,仿造铁铲做的,专门用来起豆苗,一铲子下去就能把豆苗连根撬起,半刻钟就能起好一担豆苗,很是省时省力,还省铁。”
于司农听罢,十分高兴:“这个法子不错,这铁器贵,农人打一把农具就要花掉不少银钱,用这种竹铲子,坏了也能再砍竹子做。”
于司农又想到河安府的那些竹制品,听最开始就是从田福县庆福镇流传出去的,因此看向顾锦安,问道:“那种酒楼装材竹盒子,还有竹盆、竹桶也是你家做的?”
顾锦安点头:“正是,我爹喜欢做些木匠活计,但树木长起来需要耗费几年的时候,而竹子长得快,有几个竹墩子就能给你长出一片竹林来,砍再多都不怕,我爹就用竹子替代木头,做了这些竹制品。”
郑县令在旁边笑道:“咱们如今用的那种牙刷也是他爹做的,那心思是巧得很。”
于司农听得大惊:“药铺里卖的牙刷是你爹做的?那可真是了不得。”
牙刷跟牙粉是在三年前兴起的,如今只要是家境殷实的人家,都会买牙刷牙粉回来刷牙,可是成了大楚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于司农原本以为顾家就是乡下的土财主,有几个钱罢了,可他算了一笔牙刷的用量跟卖价后,是不敢再把顾家当做土财主看。
这顾家是内里藏富,不可看啊。
“大哥、县令大人,我们在这里!”程哥儿挥舞着竹铲子,朝着顾锦安他们打招呼。
郑清跟何铜生的手里也拿着竹铲子,正跟三爷爷三奶奶学着怎么起豆苗。
顾锦里这些姑娘们知道郑县令他们要来,没有来地里干活,全都避开了。
顾锦安闻言,笑着朝他挥挥手,对于司农道:“大人请跟子来。”
着,带着于司农跟郑县令一行人来到自家的豆苗地里,撸起袖子,拿过竹铲子,带着何金生、孤兴、戚康明几人一起下地起豆苗。
他们的动手快速而流畅,起豆苗的动作跟抚琴般好看,不过半刻钟就一人起了一担子豆苗。
何村长是笑得合不拢嘴啊,指着何金生对于司农道:“大人,这是我家孙子金生,已经是童生了,今年还要参加院试考秀才。”
又看向郑县令,把对于司农的话再了一遍。
郑县令很无奈,他来了三年,何村长就了三年,真的不用再了,他脑子就算再不好使也记得那个是何金生了。
何大仓是服了他爹,生怕他爹继续炫耀孙子,忙道:“安哥儿,豆苗起好了咱们就去地里吧,给府城来的司农大人种一回看看。”
“诶。”顾锦安应着,跟戚康明他们挑着豆苗,向附近的一块旱地走去。
旱地里,顾大山正带着泽子、大团、阿桨他们挖豆垄,已经挖了一大片。
顾锦安他们来了后,直接栽种就成。
用竹铲子起的豆苗是带着土的,顾锦安他们拎起带土的豆苗,咚咚吣放进豆垄里,再把垄上的泥土推进垄坑里,豆苗就种好了。
老朱父子则是挑着特制的水桶,水桶下有个“龙头”的,把堵住龙头的布条取下后,一路顺着豆垄走,就能给新栽种的豆苗浇水。
走上那么一个来回,四垄豆苗的水就浇好了。
于司农是第一下次看见这么给庄稼浇水的,整个人都惊了,指着老朱父子问道:“这,这浇地的法子是谁想出来的?”
郑县令道:“顾锦安。”
于司农看向顾锦安,叹道:“后生可畏啊。”
顾锦安有点脸红,其实这个法子是鱼想出来的,但鱼是女孩子,而大楚对女孩子不好,不能太出名,就对外是他想出来的。
顾锦安道:“司农大人,黄豆就是这么移栽的。移栽黄豆有两个好处,一是能让黄豆提早收割,一个是能提高产量。”
关于产量这个,于司农是早就听聊,但他有点不相信,问道:“亩产真能达到六百五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