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 律政娇妻:墨少,你被捕了! > 第1432 章 泓渊的秘密【2】

第1432 章 泓渊的秘密【2】

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律政娇妻:墨少,你被捕了! !

    最初的调查显示‘泓渊’与C国皇室有关,只是没想到随后的调查结果会那么令人震惊。

    这就是墨景琛为什么能调动封启延的原因之一。

    C国国王仔细端倪玉佩,又派人去调查了墨景琛的身份,确定他身份真实,才请他跟封启延落座。

    落座之后,C国国王与墨景琛寒暄几句,然后墨景琛才将话题引到了理查斯与威廉‘身后重伤’之事上。

    “我儿与威廉在隐族被人刺杀,这事儿不是上官凤敏做的,还能是谁做的?”

    老国王气的冷哼一声,对此事非常不满。

    “国王莫要动怒,我今天就是为了这件事情而来的。你可以先看见这个。”

    墨景琛将一部手机递给佣人,佣人转交给国王。

    国王播放视频和那段录音,不由得诧异,脸色逐渐变得凝重。

    直到视频和音频播放完毕,老国王依旧淡定如斯。

    抬眸看向墨景琛,一双褐色瞳眸流光微闪,“墨先生专程过来就是为了让我看这个?”

    “可以这么说。”

    “看与不看,都改变不了什么。”

    老国王耸了耸肩,指了指手机,笑着说道:“我儿身在隐族,无论如何,隐族都有保护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现在人就是在隐族受伤,隐族必然要负责任。”

    斩钉截铁的话,非常明显的暴露出老国王的心思。

    视频里和录音里都是理查斯与下属的对话,以及行动之前的监控。

    两样东西足以说明理查斯和威廉受伤都是理查斯的计谋。

    两场苦肉计加封启延的暗中‘推波助澜’,成功挑起C国的愤怒,才有了C国国王来隐族的一幕。

    只不过理查斯的一举一动早已经在墨景琛的监视之下,他才会在关键时刻给上官睿吊瓶里下了药,让他昏睡不醒。

    而上官凤敏几日前就对边境下了死命令,不准任何人出入,所以C国人造访,入境口的管理人员联系不上上官凤敏,只能将其拦在境外。

    C国长久以来都想拿下隐族,只不过因为上官凤敏对老国王下了蛊毒,掌控着他的生命,严重的威胁到国王,他才一直对隐族有所忌惮。

    对上官凤敏更是恨极了。

    他被上官凤敏威胁了几十年,心里憋屈,现在上官凤敏又敢对他儿子下手,着实激怒了国王,他才立即赶往隐族。

    只不过来了之后才发现理查斯被刺杀一事疑点重重。

    就算今天墨景琛不给他拿过来一堆证据,老国王也能猜出问题。

    在此之前,老国王忌惮上官凤敏,可现在上官凤敏突然倒下,时日无多,老国王也知道自己大限将近,便想着不如借此机会直接拿下隐族,以绝后患。

    几十年的时间他也想明白了,他被隐族人掣肘一辈子,总不能让自己子子孙孙再受其害。

    “国王的顾虑我能理解。上官凤敏生性歹毒,确实无法胜任隐族族长之位。但你应该知道,隐族数百年来能屹立不倒,不仅仅是因为上官凤敏善用蛊毒的原因,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隐族的子民比较团结。”

    墨景琛知道C国国王这一次过来的用途,他今天的出现就是带着封启延来跟C国国王谈事情。

    他的身份是说客,目的就是说服C国国王放弃对隐族武力解决问题。

    “墨先生什么意思?你要插足我的事情?”

    墨景琛的做法让老国王心中稍有几分不满意,挑眉看着他,质问着。

    “我本无意介入隐族和C国之间的问题。但……”

    墨景琛侧目看向一旁的封启延,接着对老国王说道:“封启延为人刚正不阿,事事都为百姓着想。来隐族之后,他明里暗里帮了我很多。一来,是因为我是这块玉佩的主人;二来,是因为我对他许诺过,会帮他做两国之间的说客,请求和平解决当下的问题。”

    不得不说,封启延是个正直的人,一心一意为隐族子民着想,更知道这些年来隐族存在的问题就像是白蚁筑巢一般,总有一天会决堤。不过是早晚而已。

    而封启延与泓渊之间还有一段很深的渊源,这也是他为什么愿意帮助墨景琛的原因。

    因为聪明的封启延知道,墨景琛身份背景不一般,而他的目标是上官凤敏。

    只有绊倒上官凤敏,隐族才能彻底洗牌,他才能给隐族一片新天地。

    蛊毒是隐族传承数百年的蛊术,借用蛊毒来控制C国国王本就不是可取之计,但还是沿用了数百年。

    也正因为如此,C国于隐族之间的关系才越发的紧张,如拉满的弦,再使一丁点的劲儿,就会绷断。

    届时,对谁都不是好事。

    “你既然知道蛊毒的事情,就应该知道我与上官凤敏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她要死了,我自然时日不多,又何必留下隐族,成为C国的祸患。”

    老国王眼里只有利益。

    他眼光长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加会为C国谋福利。

    而隐族现在各种矿物资源丰富,如果借机能拿下,于他而言,利在千秋。

    “如果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双方又何必大动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