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 女神的节操哪去了 > 第一百八十四章、上海取景纪实

第一百八十四章、上海取景纪实

推荐阅读:
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女神的节操哪去了 !

    美冬此行赴中,考虑到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购买稀土,所以当然有请龙腾大伯夫妻作陪,并捎带着大批财团所属科学家,组成了总计三十人的外贸团队。至于此行全部的流程,政府人员接机招待,然后再和各相关部门接触,谈天说地中探寻各种做生意的可能,旅游和工作两不误,相当典型的模式。

    因为很显然,稀土固然宝贵,但限购也是基于国家之间,个人所需终归还是稀少的。核反应堆建设方面,美冬的需求量真的只是每年几十公斤罢了,若单论这一项工作,大可不必组建这么庞大的团队。

    飞机降落机场,磁悬浮列车通向市内,并由政府派遣的车辆送抵宾馆,美冬沿路目不暇接地观览城市景观。这片二十年未再踏上的土地,以其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着她的目光,作为一整个国家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的每条街道都崭新得仿佛来自科幻世界。

    同时,考虑到侄女确实鲜少来过中国,龙腾大伯主动提议,要接待方延长参观游览的时间。这下可好了,美冬正好能顶着官方名义在这座城市里周游起来,而介于她毕竟非常熟悉这座城市,游览起来也就非常节省时间。

    当然,美冬在游览的同时,真正精力都放在观察发展程度这方面,就比如最直接体会到的高铁问题。

    中国高铁完爆新干线早已不是新闻了,虽然这些年来,日方也有一次反超的机会,但中方却总能在最短时间内再度反超。如今的高铁最高速直达400公里,至于立硬币不倒的发指稳定性更早就是旧闻,不管哪一项技术,都是需要日方企业好好钻研的。

    美冬当然还有去参观上海的外贸港口,并理所当然地拽上了伯父伯母。长达十数公里的海岸线,无数塔吊船吊齐争鸣的盛况,和无数集装箱罗列的景象,理所当然地完爆清水港无数倍,并强势挤占东京在世界上的地位。

    然后,龙腾大伯理所当然地和上海港国企人员接触了。虽然本州重工的天神级龙门吊实力极强,但毕竟已经是中国振华重工二十年前的产品了。就算市场需求是个有趣的学问,但既然自家产品只是对方二十年前的旧货,谁还不得专心考察对方最新的产品?

    这些事就让大伯忙去好了,美冬更关注的是上海街头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虽然这个名词都被用了二十年了,但考虑到烧油汽车还要三年才开始停售,它们的确还能顶着这样一个名字。

    四分之一的烧油汽车,四分之二混合动力与四分之一的纯电动汽车,这就是当前上海市的交通情况。

    这方面的比例,或许是中日双方相差最小的地方吧。日本街头的汽车超70%都是小排量,且因为其高度城市化带来的特殊便利性,所以对电动汽车有着天然的巨大市场。所以,当中方还在缓慢过度那批混合动力汽车时,日方的电动车早已占据了一大片江山,就等着彻底干掉纯烧油的那一方呢。

    要说为什么美冬会格外关注这一项技术,那自然是因为,宫本财团也在踏入电动车领域。虽然就踏入国际的日本车品牌而言,直到今日,也只有丰田、本田、日产这么寥寥几种,但哪怕是一个日本国内市场,也照样容纳着大量的国产品牌,宫本家族可没有无视它的道理。

    所以说,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购买稀土只在其次,美冬堂而皇之地取经来了。

    夜里的宾馆。

    时间还算很早,没有人打算在这时睡觉,尤其在这一间套房的客厅里,美冬和龙腾大伯已经交谈许久了。

    “我们的GDP好歹已经升到七万亿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啊,这要是再不开始基建大业,哪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美冬这句话满满都是情绪:“对故土的保守性开发,这个道理我是懂的,谁也没逼着老百姓换房子,有点历史感也是好事。但我们也不能把破房子和老房子混为一谈啊,难道非要像美国那样,全国各处道路坑坑洼洼,曼哈顿的指示牌锈迹斑斑才肯更换?如果本来就是工业产品,那么用更新的工业造物来取代,也不是什么怪事吧?”

    “所以说到底,我们还是要从各自的国情出发,日本和中国是迥异的。”

    龙腾大伯摆手道:“国土面积就是最直接的障碍。说句不客气的话就是,一共屁大点的地方,大家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社会环境,如果建筑商三天两头地大肆兴建设施,没多一会儿,就把你本来熟悉的一切彻底磨平,那么摩子你说,这家乡还是家乡吗?”

    “所以啊,我也没说是要做这种程度的改造。”

    美冬摆摆手,轻笑道:“正因为日本小国多民的性质,所以但凡我们有些的成就,都肯定能造成巨大的影响力。日本好歹也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该有的相貌,在八十年代末就定型了,但这里肯定还有些我们能做的事吧,比如慢慢购置房产,担任全日本最大的地主?”

    “全日本最大的地主?”

    这句话听起来真心中二度满满,作为一名上世纪的九零后,宫本龙腾由衷发笑了。不过此时,他和侄女坐在大上海市中心的酒店阳台前,向外界一整个繁华的都市眺望过去,天时地利均在,谁又能不生出些相关的野心呢?

    “现在的日本地产,的确又到了升值的时候,只是人们参考着曾经惨痛的教训,再也没有失去理智罢了。大批量购置房产的话,不转手,只是坐等缓慢升值和房租利润堆砌,这的确是个生财之道,只是效率上,难免还是要慢些的。”

    “所以也只有大型财团才有能力进行,不是吗?”

    美冬的话真可谓一句跟着一句:“生意自然需要扩张,但影响力这种更重要的东西,才是我们现在真正该用心经营的吧?”

    的确是这个道理,但是成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