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 国家制造 > 205 第205章 少年时的研究所

205 第205章 少年时的研究所

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国家制造 !

    很久没见面,几人有聊不完的话题,?互相问候近况。季椽和宋冀宁这几年的发展可谓惊人,?两人从一所不起眼的乡镇中学起步,至重点高中、大学、苏联留学、归国,?每一步都走得很优秀,甚至站到了国家军工研讨会的讲台上。

    这还是不知道他们参与了第二核武的研究,否则蓝裕田就不只是惊叹,而是惊吓了。

    蓝裕田这边也不错,他的研究所这些年尽管位置没移动,?但级别升了几级,?所以他才有资格参与这种国家级别的军工研讨会。尽管只是敬陪末座,?但再过几年,还是有希望登台做报告的。

    蓝裕田不是钻营之人,研究所的发展靠的完全是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他很满意也很自豪。

    但看到季椽和宋冀宁后,?他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发展太慢了,连昔年教导过的两个初中生都超过他了。

    当然,他不会嫉妒,心里最大的感触是,留过洋的人果然水平不一样。

    “既然你们去过苏联留学,?应该学到很多高科技吧,有没有时间到我们研究所交流一下?”蓝裕田对两人发出邀请:“而且你们很久没回老家了吧?不想回去看看吗?”

    季椽有些心动,?自从全家搬到深市之后,?他和宋冀宁就再也没回过滨江镇了。如今听蓝裕田这么一说,?不由勾起两人的思乡之情,也不知这么多年过去,镇上和学校是什么光景。

    研讨会时间为一周,在这期间中科院批准了五项新研发的军工项目,十二项留待商讨的项目,并发布了数十篇核心期刊级别的论文,其中就包括季椽和宋冀宁的两篇论文。

    这次研讨会的参与学者们发布了不少新研究,但大都来自于中老年学者们,年轻一代都只是被教授们带来学习的研究生。三十岁以下的发布者只有季椽和宋冀宁两人,并且他们的科研实力居然获得老学者和中科院的一致认同推举,一时间在科研圈内可谓名声大噪,被视为后起之秀,未来华国科研界的中坚力量。

    两人没有沾沾自喜。他们很清楚,之所以获得这样的名声,是对他们带回并参与研发出第二核武技术,国家或中科院给予的荣誉补偿,并非他们的科研实力真的就厉害到这种程度。

    研讨会结束后,季椽和宋冀宁告别导师,随蓝裕田乘车返回滨江镇。

    数年过去,如今的滨江镇变得繁荣许多,面向路边的门户已全部改装成商铺,购物者人来人往,汽车也不再是稀罕物,镇上先富裕的人家都买了汽车,摩托车的数量也不少。

    汽车且不说,光摩托车的价格就贵得离谱,这时候摩托车的价格是一万五左右,进口的三四万都有,可见镇上真的富裕了。

    经过镇中心公路时,季椽问:“蓝所长,能不能去看看供销社?”

    他有点好奇供销社怎么样了。

    当年季建国将供销社改成批发商场时,让供销社回光返照了一段时间,可惜后来季建国被逼离职,供销社重回老路,很快就不行了,到如今自然而然早已倒闭。

    汽车行至供销社旧址,只见曾经的砖瓦房已经被推倒,在原址上重建了一栋三层小楼,楼上挂着数个广告牌,一副小型百货大楼的模样。

    令季椽惊奇的是一楼居然是间手机专卖店。

    在他们闭门搞核武的这几年,由季椽改造的手机已风靡全国。尽管价格仍旧很贵,但比大哥大便宜一半,不需要向国外排队购机,样式又新潮,方便携带信号好,一经上市便迅速挤占大哥大市场,还出口到国外继续抢占,逼死大哥大bb机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这间手机店就是季椽签了分红合约的品牌,以最初的机型创立品牌之后,伙伴们又创立了研发团队,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机型,越来越接近后世的手机模样。

    虽然是大股东,但季椽自己却只有第一代手机,还因为长期放置不用,早就启动失灵。出来后两人完全没记起要买新手机,一是研究时根本不能与外界联系,买手机也只能当摆设;二是脱离社会太久,他们的很多生活常识都变得迟钝,根本就忘了手机的存在。

    虽然不怎么会用到,两人还是顺手买了一部手机,至少好方便与家人联系。

    之后两人又顺便去看了曾经就读的小学和中学。

    季家在深市发家后,李书兰给曾经工作的中学捐过一批书,季椽知道后请她代捐了两座图书馆,分别给小学和中学。

    季椽捐的只有图书馆,但到学校后,看到的却是完全一个全新的校园。不仅有新建的图书馆,连教学楼都是新的,以前的老旧教学楼已经不见踪影,还多了足球场,市内篮球馆等建筑,连绿化都极美观。

    宋冀宁说:“我捐的只有教学楼,季勇季武还有其他人听说后似乎也捐了一点。”

    这可不只一点了。

    不过也是因为母校对他们极好,不在意他们的顽劣,支持他们创立实验室,给了他们一个学校能尽到的最大帮助。大家才愿意投桃报李,资助母校。

    以前的老校长已经退休,现在的校长也是两人曾经的老师,还深深记得他们,热情的拉着两人询问近况,一副打算长谈的架式。但季椽还记着研究院的工作,婉拒校长,几人上车直奔研究院。

    路上蓝裕田再度谈起他们目前正在攻关的项目。

    这所研究院是部队单位,研究内容自然以军械为主。前段时间,经过各种复杂的计算,他们设计了一款远/狙。功能有些类似巴/雷特,但采用新型材料,更轻便灵活,改进了巴/雷特笨重不宜移动的缺点,保留了远射程和大杀伤力的优势。

    当然,设计是这么设计啦,能不能成要看实物。

    研究院有自己的液压机,数控机床,槍身是自己压制的。远/狙设计得很精妙,似乎太精妙了,数控机床完全无法将它的设计完全呈现出来,总是和设计图有一些误差。

    看起来问题不大,然而这槍身是经过周密设计的,每一毫米都不能有偏差,否则不是炸膛就是解体,无一例外全失败了。

    他们还请过其他研究院来帮忙分析原因,但对方却说设计图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数控机床,精度不够,需要换更高轴的数控机床才行。

    “我们现在用的是四轴数控机床,国内最高水平的数控机床了,再换就得出国投奔欧美了,叫我往哪换?”蓝裕田无奈的揉揉额头:“但如果槍身压制不成,设计图就只是一张废纸,我们这半年的研究全等于白费,还要写检讨报告。”

    他看向季椽:“季椽,宋冀宁,你们在苏联留学过,我想请你们帮我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季椽没有一口应承,只道:“我要先看过设计图才能确定。”

    “当然。不行也没关系,权当交流技术,我对苏联的军工向来仰慕,能了解一点也会受益匪浅。”

    回到研究所已至傍晚,这里还是原来的模样,只是多了几栋新楼,几辆军车。

    众人到达时副所长郑先家正带着团队在实验室中工作,季椽刚下车就听到实验室中传出爆响声。

    宋冀宁立即将季椽扑倒,压在他身上牢牢护住:“小心!”

    蓝裕田反应有点慢,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他看向爆炸的方向,解释道:“没事,不是袭击,应该又是实验失败了。”

    窗口冒出几缕黑烟,没一会传来灭火器的声音,实验门打开,几个戴着面罩的人呛咳着走出来:“2组实验不行,铣削还是有点差别,准备准备,大家吃个饭再进行第3组实验…………”

    说话的人拿下口罩,正是副所长郑先家。

    季椽和宋冀宁上前与他问好,郑先家很高兴,拍拍两人的肩问:“你们大学毕业了吗,有没有分配单位?要不要来我这里工作?我给你们学校寄份招聘书……”

    蓝裕田打断他:“老郑,他们早就大学毕业了,现在在读博。”

    郑先家顿了顿,露出震惊的神情:“咦?!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吗?!”

    实验室中不知日夜,郑先家还记得季椽和宋冀宁中学时的模样,总感觉时间过去不是很久,眼前的两人还是学生。

    待听说他们自前苏联留学归国,郑先家露出惊喜的神情:“苏联的实验室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仪器?平常都研究什么?你们在那边学了哪些技术,我们交流交流?”

    等蓝裕田再度向他说明邀请季椽两人的原因,他才肃了神色。

    “虽然我信任你们,但你们不是军部的人,也没有得到上面批准,设计图不能随便给你们看。”

    过去研究所只是研究一些小项目,没有多少机密,季椽和宋冀宁又是学生,来学习点机械物理知识倒没什么。但现在两人已成年,要看的又是敏感的槍械设计图,即便关系再好郑先家也不能随便给外人看。

    郑先家瞪向擅自做主的蓝裕田,要他给个解释。

    蓝裕田当然清楚规章制度,他将郑先家拉到一旁,问他:“如果我说,我从a市的军工研讨会上请来专家帮助我们解决难题,你同不同意?”

    郑先家自然点头。他知道蓝裕田去参加的是什么样的研讨会,能从那边请来一名专家,他哪有不双手赞成的道理。

    “你看,我还请来了两个。”蓝裕田指向旁边的两名年轻人。

    撇除季椽和宋冀宁是认识的熟人这点,他们在研讨会上的表现当得起专家的称谓。

    当然,若非熟人,他哪里能请得起一名在军工研讨会上有发言权的专家。

    “他们?真的假的?你不会为了违纪而专门骗我吧?”

    郑先家不太相信,他教导过中学时的季椽两人,意识里总将两人当成小孩,觉得他们应该还在读书,怎么就成专家了?

    还是军工研讨会上请来的?

    季椽不好解释太多,说道:“不然这样,你们向中科院打份申请报告,等那边批复了再准许我们进入实验室。”

    研究所不是闭门造车的地方,经常会申请外援,交流技术。如果是熟识的单位,通常发份邀请信就请来了,不熟的单位或专家,则可以选择向中科院等管理部门打申请报告。

    好处是中科院会对申请对象进行审核,确认他们的身份和研究水准,保证不会出现间谍或骗子之类的问题。坏处是速度很慢,毕竟政审加论文审核是需要时间的。

    蓝裕田亲眼见过季椽两人在军工研讨会上的表现,并不怀疑他们的研究水准,更不担心他们是间谍。但郑先家不准许,其他研究员只怕也有疑虑,因此蓝裕田只能答应向中科院写份申请。

    “抱歉,要请你们再等几天。”他向两人歉疚道。

    季椽和宋冀宁并不介意,相反还挺好奇,他们接触的研究单位不多,很多规则都不明白。

    按照正常程序,申请报告打上去到回复,至少一周左右。

    谁知昨晚刚上传,第二天就收到批准的回复,本地中科院分部还加注了几个字:干的好!?166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