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动力时代 !
杨卫平被罗小彤这句“此地无银三百两”弄得有点啼笑皆非。
他和秋芳两人一起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想到的最适合的借口,怎么在罗小彤嘴里就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呢?
自从华夏一航把ws15大推力军用涡扇的验证机搞出来后,杨卫平这些年来一直都在琢磨着把这款验证机变成实用机。攻关的重点自然是将几款新型航空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量产的整个工艺流程。关于这一点,欧美许多顶级实验室都知道,也都期待着杨大爵士能给全球航空航天领域带来性价比更实用的尖端新材料。
而杨大爵士也没让各国的科学家失望,一种新型超薄led实用技术的推广,让全球又诞生出一个新的高科技产业链:led平板。委实把世界各国狠狠地震惊了一把。天工实验室和天工国际集团顺理成章地在led的推广运用上大捞特捞,标准使用和技术转让合同让天工的项目负责人签得手都快抽筋了。
毫无疑问的,超薄型液晶材料的广泛运用使得天工集团在航空电子技术领域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些导致了世界各国的民用航电和军用航电都面临更新换代的无奈选择。
因此,杨卫平自认为他对外宣布进实验室“闭关”搞新技术研发,长风完全是合情合理,没有人会怀疑他这是在放空炮。可是,按罗小彤刚才所说的逻辑。也不是毫无道理。
,而且他这位真正的“北缅王”事实上的的确确已经完成了从一名专搞科研的科学家向国际政治家的转变。这不是他杨大爵士说不是就真的不是。
北缅人民军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即,而他这位实质上的最高领袖却在这个关头宣布要进实验室搞技术攻关,对这场足以决定缅甸未来局势的重大军事行动不闻不问,这话说出去谁信?
连罗小彤这样的小姑娘都不信,,难道他们的智商和逻辑思维连一个小丫头都不如?
这个问题不想还好,越琢磨,杨卫平越觉得罗小彤的话有道理。这样也能解释清楚cia的人为什么会盯着安佩雅不放。
因为,如果沈之岳代表台府跟北缅达成某种协议。必定要杨大爵士亲自点头这份协议才会生效。安佩雅作为沈之岳的随行人员之一。并不是什么秘密。以沈之岳在台府的身份,他能带安佩雅这样一位出道时间不长的情报界新人一同出访北缅,唯一的理由是安佩雅曾经担任过杨大爵士的秘书,而且至今还是天工集团和台府官方打交道的中间联络人。
所以说。想要找到关于杨大爵士行踪的确切线索。安佩雅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人选。安佩雅如果还呆在沈之岳身边。那些想打她主意的人估摸着会无计可施。可她偏偏毫无征兆地高强出行南缅,这样的话,对于某些人或组织而言。自然是机会来了。
无论是cia、kgb,还是迷5等情报机构,近段时间都在发动全力搜索与杨大爵士有关的所有消息。如果他们的情报人员能在南缅得到杨大爵士的行踪线索,肯定能得到该名情报人员所在组织的升职立功嘉奖。
至于华夏xhs,他们则是更希望能从安佩雅身上得到沈之岳究竟和北缅达成了什么样的合作协议内容,以确定北缅和台府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想明白了此中环环相扣的诸多环节,杨卫平顿时明白,他现在想悄无声息地搞定德钦敏貌及其统帅的南缅第三集团军,似乎有点太理想化了。
即算有昂山素姬出面相助,但想避耳美国人的眼线耳目,其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眼下的局面,只能快刀斩乱麻了。杨卫平心中渐渐生起一种脱离控制的无奈感。
杨卫平原以为能在美、苏、英、法等国反应过来之前,,把整个缅甸牢牢控制在他手中。现在看来,他还是轻看了这些国家对南缅的重视。
很明显,这些世界大国可以容忍北缅在东南亚强势崛起,但绝不会坐视北缅统一南缅后壮大成为可以决定亚太地区战略格局的霸主。因此他们在北缅和南缅都派遣了众多的情报人员,随时关注着北缅和南缅的一举一动。
即算他们的情报人员及时将发生在南缅的敏感事件发回各自国内,层层上报后其最高决策层需要一定的时间方能作出正确应对决断。但这并不妨碍这些间谍特工给杨卫平的全盘计划制造各种麻烦,以拖延北缅人民军的军事行动,从而为他们所属的国家和组织争取应变时间。
或许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组织的间谍特工并非是刻章针对他杨大爵士,而是各凭其特殊的职业素养和惯性思维做出的潜意识举措。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的确确给杨卫平正在谋划的行动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华夏和美国会派人来南缅,杨卫平觉得还能理解。但卡列妮娅在这个时候也来到南缅,杨卫平就有点琢磨不透苏联高层所图为何了。
要说苏联有意图在南缅扶持代言人以牵制北缅,杨卫平还真有点不信。因为这并不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
相比于杨卫平在科技突破方面能为苏联带来的利益,一个成不了气候的南缅政权根本不能给苏联带来任何形式的实质利益。柬共、越共、缅共先后在中南半岛被瓦解,苏联在东南亚输出的世界革命基本上是以失败告终。现如今连华共也跟美国人走到一块,这时候再把他杨卫平往死里得罪,杨卫平真的会怀念勃列日涅夫同志是否脑子进水了。
仔细数数杨卫平这么些年为苏联提供的各种技术层面的支持,不知道为苏联解决了多少技术难题,节约了多少军费和科研经费,以杨卫平对卡列妮娅的了解,他相信她肯定会跟苏联高层认真算算这笔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