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 三国刘备重生 > 第四章 伐吴大计

第四章 伐吴大计

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三国刘备重生 !

    诸葛亮眼睛一亮,道:“子龙是说反击可以一直推进到宜都?”

    宜都就是宜道,刘备就是在这栽的跟头,距离蜀境三百里,离荆州三分之二的距离。如果占了宜都,可随时根据情况进攻荆州。

    诸葛亮细品,听赵云的话外之音,取宜都根本不在话下,他考虑的主要是怎样在宜都扎下根,把它建成进攻荆州的前进基地。

    诸葛亮颇感意外,赵云一向守成,这个想法太大胆了。此言一出,又是一阵寂静,诸葛亮、李严、魏延都不约而同地走到桌上摊着的那张熟牛皮制成的军事地图前。

    宜都,这地方太重要了,当日,东吴在攻取荆州之前就是先派兵攻下了那时还属于蜀汉的宜都,截断了荆州关羽和蜀中的联络,逼得关羽在荆州丢失后走投无路,无法退回蜀中,最终麦城被俘。

    取宜都当然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可是是那么好拿下的吗?对赵云的大胆设想与会几人都持审慎的态度,就连刚才还在豪言要复夺荆州的魏延也缄口不言了。

    大家都明白,这里有表决权的只有他们四人,只要再有哪怕是一人对赵云的计策表示赞同,那就立即会形成尴尬的二对二的局面,到时也只有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由皇帝定夺了。当然也有可能四人意见一致,决意立马被通过,只等皇帝御批即可,这又未免有那么一点太草率了。

    每个人都在酝酿着自己的发言。诸葛亮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清香爽口,浓郁回甜,这是蜀中绿茶之首,蒙顶茶。诸葛亮一面喝茶,一面轻摇羽扇吹着茶汤。赵云在透露了自己的初步设想后,也不再说话,他不是一个习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人,一计既出,既不急于推销,也不撤回。

    李严道:“诸位看,宜都已是深入吴境三百里,且山路蜿蜒,大军补给困难,我们即便攻下宜都,也不宜久守,最终还是要弃之,劳而无所得,士卒必有怨言。”

    诸葛亮点头赞许,兵危战凶,这仗能不打最好不打,以利于休养生息;反之,既然决意要打,那战必有得,捞取看得见、摸的着的实惠才是鼓舞士气的最好方法。

    战必有得,诸葛亮放下羽扇,微笑着看向赵云道:“将军只要能夺宜都,山人自有妙计能守宜都,绝不至前功尽弃。”贵为丞相的诸葛亮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仿佛又变回了十五年前那个羽扇纶巾出南阳的追风少年。

    赵云拱手道:“愿借五千精骑!”

    五千精骑?宜都的吴将潘璋可是统帅一万人马呀!一敌二,且吴国方面还有城池加分。这能行吗?众人都不做声,深知以赵云的行事风格,此言一出,接着必有下文。

    果然赵云道:“某素知潘璋其人,好大喜功,为人残暴,冲锋陷阵尚可,守城么,哼,吴主找错人了。”赵云对潘璋的鄙视之意溢于言表。

    现场气氛活跃起来,魏延道:“潘璋如敢出城应战,子龙不出三个回合必能斩其首级。”赵云笑道:“文长言过了,不过我军突然兵临城下,荆州的陆逊要增援的话,最快也需半月有余,潘璋性急,见援军迟迟不到,未必不会如文长所言出城与某决战。到那时,虽不说三合之内斩杀此贼,破城是不难的,反之,若此贼坚守不出,十天内,后方我军扫清秭归之敌后也可增援至宜都,两路齐攻,到那时潘璋想跑都难了。”

    李严道:“杀了潘璋也算是为关君侯报仇了,只是子龙你只带五千骑是不是少了点?”

    赵云道:“宜道山路难行,人马多了也难以展开,反而耽误了行军速度,兵贵神速,五千足矣。”

    魏延道:“既然这样,子龙不如把这件功劳让与俺,俺愿立军令状,十日内必取宜都!”赵云道:“这个俺却让不得。”

    见二人争执,李严道:“子龙来永安和吴狗有过一阵交锋,知己知彼,兼地理熟悉,文长,现在局势难料,切不可争功。”

    魏延本不服李严,见他说话有教训之意,面上不快,也不好反驳。

    诸葛亮道:“兹事体大,我等只好拿出方案来,还要请陛下亲自定夺。”

    当下几人表决一致同意了赵云的主张,把这次反击的最终点定在宜都。马谡记下了具体的作战方案:由李严率大队人马攻秭归,扫清西陵峡口一带,确保出入蜀道畅通;同时赵云率五千精骑兵,越过秭归吴军,径直去取宜都;再有魏延率一支偏师在李严和赵云军后迂回,保证赵云部身后的安全。

    记录完毕,交给诸葛亮,诸葛亮把作战计划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指出了几点疏漏之处,马谡一一改过,交由在坐几人详阅。

    最后,以诸葛亮、李严、赵云、魏延四人的名义给皇帝上了一份表,恳请皇帝出兵伐吴。只要皇帝御笔一批,这份计划马上即可付诸实施。

    看大家最终统一了意见,诸葛亮最后强调了三点:

    其一、严格保密,包括皇帝陛下的健康情况都要对外封锁消息,只说皇帝尚在病中,不能理事。

    其二、此次作战意在反击自保,能拿下秭归就算胜利,宜都方面如果东吴援军到来,果断放弃,退保峡口。切不可贪功冒进。

    其三、这次伐吴是为了以战促和,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同时优待东吴降卒,为后续和谈增加砝码。

    大家均无异议,先后在表章和作战计划上签字确认。

    一份出师表放在了刘哲的御书案前。诸葛亮连夜进宫面见皇帝。刘哲这两天还沉浸在做皇帝的愉悦中,刘哲并不太清楚蜀汉现在的处境,只知道他的前任刘备刚打了败仗,损失了不少人马。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胜败兵家之常事嘛,败了再打过就是,何况己方还有诸葛大神在,何愁一胜不可得?实在不行还可议和嘛。

    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吃的饱,睡得香。

    刘哲翻看了一遍四大臣联名的出师表,大体不过是历数东吴孙氏背信弃义,夺我城池,侵我疆土,血债累累,恳请陛下顺天应人,早发天兵讨伐孙吴云云。这就叫师出有名,刘哲明白刘备老师所授的大耳有轮之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难,可真要别人屈服还得靠武力,刘哲又仔细阅览了作战计划,这才是货真价实的东西。

    二次伐吴之战反击范围限在进入吴境三百里以内,最低目标取秭归,最终目标攻下宜都。刘哲奇怪,伐吴的终极目标竟不是复夺荆州?

    四位重臣一致同意的计划,刘哲当然不敢否定,只是隐隐感到不安,难道我蜀汉连夺取荆州的实力也没有吗?抑或是担心北魏插手?刘哲当然还没有傻到当面向丞相提出心中疑惑的地步,毕竟自己现在的身份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不能在臣下面前表现出圣天子的低级无知。

    刘哲盘算着这份作战计划,眼睛开始在地图上巡梭宜都的位置,可笑他地理不精,找了半天也未能在标记的密密麻麻的行军图上找出宜都的所在。

    近臣以为皇帝久病,老眼昏花,忙近前指道:“陛下,宜都在这。”

    刘哲大囧,白了他一眼,老子能不知道吗!多嘴。

    “换大图来!”刘哲喝道。

    一张扩大了几倍的行军地图挂在了寝宫的墙上。刘哲看清楚了,秭归、宜都,刘哲盯着地图看,心里盘算着,刘哲算不上大智慧,可起码是中智以上。他边看边费心琢磨,良久,还真让他看出了一些门道来:地图上从西到东,CD永安、秭归、宜都,如果把这几个点连成一条线的话,那么,那就像一只抓向荆州的大手,形势有利时,从宜都翘脚可及荆州,形势不利,据宜都可守蜀中,退一步说,宜都即便有事,从秭归、永安乃至CD都可源源不断地向它增援,真是进可攻,退可守。

    刘哲看明白了这点,有意卖弄一下,道:“宜都正当宜道,位置重要,我蜀汉如能占而有之,一战拓土三百里不说,日后若把他营建成一个坚固的堡垒,就像插向东吴的一把尖刀,荆州便成了我囊中之物,随时可下,如此可让东吴君臣时时提心吊胆,寝食难安。朕担保宜都一下,东吴必然向我国求和。到时应与不应主动权完全在我,哈哈……”

    刘哲一番高论道出,又有些不安的看着诸葛亮,像一个等待老师批阅试卷的学生。

    诸葛亮真诚的道:“陛下所言极是,臣等皆以为此次伐吴,意在以攻代守,震慑江东君臣。”

    得到诸葛丞相的赞同,刘哲很开心,返回御案前,大笔一挥,批了一个“可”。近臣捧过玉印,刘哲又在表上押了印,计划正式通过了。

    诸葛亮道:“老臣还有一计,请陛下斟酌。”

    刘哲道:“是何计策,为何不在表章中写明?”

    诸葛亮凑近刘哲耳边低语几句,刘哲几乎要手舞足蹈了,连道:“妙计,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