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 生于1871 > 第二十八章 考核

第二十八章 考核

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生于1871 !

    光绪十一年阳历十月一日——别乐,这是皇帝专门挑的日子,‘双十一’,值得庆祝,辰时未到,皇宫东便门外已经聚了上百号的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笑着,不时的跺跺脚,或者往手上呵口热气,以驱散一丝深秋的寒冷。

    这些都是参加武备学堂大考的举子。皇上虽然这次搞的武备学堂是新学,但人们还是不太习惯称‘学员’,何况皇上亲自主持的大考,只有武进士和文进士的殿试才有,所以大家觉得称呼‘举子’显得庄重一些。

    市面上都把这次考试看为御前侍卫的选拔,从满洲勋贵子弟到汉人新贵势力,没有不重视的。但名额就那么一点点,谁都想挣个先,自然有人来得早,以示诚意。

    可惜,媚眼抛给瞎子看,这宫门外除了执勤的侍卫,根本没人接待他们,没奈何,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寻相熟的玩伴聊天打屁,打发时间。

    刘少卿来的也不晚。这一次大考可能关系着自己今后的人生,考得好,兴许飞黄腾达,没考上,那就老老实实在京城做个执绔,试试看能不能把‘京城三恶少’变成‘京城四少’。所以要说不紧张,那是没人信的。

    也有那根底厚的,珊珊来迟,乘着暖轿,家仆前呼后拥,又是早点又是暖炉,再支个马扎坐着,看架势,身上的带子必须是黄的,还得是实权的勋贵才能有这谱儿。

    刘少卿几人谁也不认识,看看还有时间,干站着冻人,干脆哥几个过两招动动身子,驱寒打发时间。

    哥几个动静虽然不大,但在这个环境下还是显得与众不同,周围的闲人们指指点点,开始有了些议论。其中一名捧着暖炉的貂裘公子好像很感兴趣的样子,竟然离了周围的朋友,走了过来。

    “几位请了,在下温都苏,未请教……?”

    刘少卿并不知道这温都苏是那路神仙,但看之前的派头,必定是根底儿深厚的主,也不敢怠慢,连忙行礼道:“在下广南刘少卿,这几位都是在下的兄弟,同从广南来。”

    “广南?”温都苏一挑眉头,“可是刘永福刘大人的公子?”

    “不敢,正是。”

    温都苏大喜,“刘大人能为朝廷分忧,在广南涨了大清的脸面,在下佩服不尽。日后刘公子还要长留京师,咱们哥俩可要多亲近亲近才是。”

    刘少卿连忙道:“不敢不敢,是在下高攀了。”

    “那里,是我要向你请教才是。”

    两人聊了几句闲话,算是认识了,温都苏这才告辞,回到自己的轿子旁,立刻有几人围了上来。“温都苏,那几个是什么人,劳您在那里说了这会子话?”

    温都苏微笑道:“那几个是广南来的人,跟我说话的那个,是刘黑旗的儿子,其他几人,想必也是黑旗军中将领之后。这次黑旗军皇上一口气给了五个名额,哪个省也没有这份儿荣耀,这几个小子,说不定要发达了。”

    满清勋贵虽然靠着汉人打仗,但骨子里是看不起汉人的,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可能是从大清建国时沉积下来的,即使到了现在大清朝完完全全在靠着汉人撑着,这种优越感竟然丝毫没有衰退,也算是神奇了。温都苏刚才和刘少卿谈话时虽然满脸微笑,但真心来说,一样是看不起这些人,这从他对黑旗军和刘永福的称呼就可以看出。

    旁边一位贵介公子轻蔑的一笑,“我当是谁,原来是一帮小土匪。”

    众人立刻哄笑。

    温都苏也是一笑,虽然他看不起黑旗军,但也并不赞同‘土匪’这一称呼,只是说话的这人可是定慎郡王的次子,他也惹不起,“世子说的是。不过我大清自成皇帝以来,和洋人数次交战,只有这一次算是占了上风,皇上励精图治,以我看,今后对这些人,只怕要大用。”

    这些个执绔子弟虽然眼高于顶,但都不是傻子。温都苏的老子现在也是正当得势,乃是蒙八旗的领侍卫内大臣伯彦讷谟祜,想必消息灵通,连他都这么看重的人,不管出身如何,必是能用之才。

    话说小皇上亲政没两年,又赶上法国人举兵,正是用人之际,而且看皇上最近的用人方略,倒是大胆启用年轻官员或是留洋的学子,这几个土匪崽子说不定走****运,真能成了气候呢?

    于是口头上鄙视的继续鄙视,但是个人心中却又存了另外一份心思。

    很快辰时便到,众人正等得焦急,只见宫门打开,几名小太监快步出来,后面跟着十几个侍卫搬着桌椅,出了宫门后,一字排开。

    有知机的上来问话,“这位公公,可是皇上传召?”

    小太监不动声色的将一张银票纳入袖袋,微笑道:“公子稍安勿躁,奴才等是来为诸位登录名册的,至于皇上何时召见,想必也要等录完名册后才能得知。”

    “那是,那是。”来人得了消息,转身回去通报。那小太监扯着嗓门开始喊:“凡是报考武备学堂的,请拿着兵部行文、腰牌到桌前排队登记拿号。”

    一声吆喝,外面等着的诸位公子少爷们顿时炸了窝,谁也不知道这拿号关系着什么,万一号牌有限,拿不着怎么办?于是众人一窝蜂的围了上去,顿时将那几张桌子围了个水泄不通。

    那些个侍卫赶紧上来维持秩序。别看这些个公子少爷在宫外都是有头有脸的,但这些侍卫那是在宫里当差的,家里也是有根底的,谁在乎这些个执绔。一阵推搡,总算让众人大概排出几个队伍来。

    至于那些个宗室,自然不会去和那些执绔排队,这不是有失身份么,派一个奴才去打个招呼,谁还敢不给面子?

    刘少卿等人看着拥挤混乱的队伍,苦笑摇头,和杨勇等人找了个队尾乖乖的排队。

    宫里。

    载湉坐在东暖阁,对身边的李莲英道:“已经开始了吧?”

    李莲英躬身道:“是,已经开始录名了。”

    载湉笑道:“好,录完名后,先晾他们一个时辰,看看成色。你要安排人盯好了,把他们的表现都给朕记录下来。”

    “喳~”

    随即载湉将目光转向身边的几位大臣,“想必诸位爱卿家里也都有人来吧?李中堂?”

    李鸿章连忙答道:“回皇上,臣这边到时选派了一些人,但都是进士官学校的,今天”李鸿章摇摇头,“还真没人来。”

    李鸿章多精啊。这一次的武备学堂开学是皇上亲自抓的,满京城的王公勋贵都盯着这一百个名额呢,淮系本来在这次中法战事中就已经招人记恨了,而且盛宣怀等人在这一轮的洋务运动中又捞足了实权,如果他在站出来和这些勋贵争夺军事权,那就不是现在只是清流党一家来踩他了,树大招风,现在是该北洋系低调一点儿的时候了。况且,他一下子安插了一百多人进了士官学校,将来学出来,不是一样领兵。

    李鸿章的小九九载湉自然清楚,他也乐得北洋系在军事上做出的让步。这些让步不光是武备学堂的事儿,还包括在当前的海军改革。

    大清海军在这次中法战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多了去了,首先一条就是没有统一的指挥。李鸿章指挥不动南洋海军,而南洋海军也对北洋海军颇有微辞。这让朝廷看到,要想建设好海军,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章程。这一点,不管是光绪还是李鸿章,包括刚刚去世的左宗棠都是赞同的。

    海军部应运而生。第一任海军大臣定的是奕譞。

    要想统一南北洋,这海军大臣就肯定不能让这两边的人来做,现在朝廷能拿的出手又能镇得住各方势力的,只有这位王爷了。

    “海军学堂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奕譞回道:“天津舰艇学院在建,福建船政学堂已经开始复课,另外,拟在青岛建一所水师学堂,用以培养基层士官,上海、广州也准备各建一所船政学堂。”

    海军的培养方式和陆军稍有不同。军舰是高度机械化的设备,海军的士兵都属于技术兵种,各地的船政学堂主要是为海军输送轮机操作人员的,青岛的士官学校是模仿陆军的,主要是培养军舰上的炮手、水手长什么的。天津舰艇学院则是为了培养指挥官。

    “嗯。海军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所谓十年的陆军、百年的海军,现在我们的海军一缺装备、二缺人才,这些都是长期的工作。海军当前的工作不是考虑怎么打仗,而是培养人才,把学习和训练搞好。北洋水师不是派舰去了巨文岛么,以后这样的出行不能只是为了到达而行,要把出巡当成一种训练,要科目化,常态化,而且不要仅局限在北洋,要搞混合编队,不光在渤海、黄海,还要去东海、南海和鲸海。”

    光绪皇帝的一番指示,自然有太监记录在案,作为今后海军的指导性纲领来体会执行。

    “说道巨文岛,英国人那边有消息了么?”

    李鸿章回道:“我们提的方案英国人同意了,但是说要到明年春天才能完成撤出。”

    “好。”光绪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

    之前关于巨文岛的谈判,英国人提出要将岛交给大清,并要求大清确保俄国人不得在朝鲜有港口利益。这种要求完全是属于英、俄矛盾带来的********附属品。

    6月,索尔兹伯里在伦敦与德国驻英大使会晤,他向德使呼吁:“德国、奥匈与英国紧密合作,维持欧洲和平。”随后,索尔兹伯里在给德国宰相俾斯麦的信中写道:“恢复英德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具有最重要的价值。”

    然而,索尔兹伯里的媚眼完全没有收到德国人的回应。8月,英国政府再次派柯里赴柏林与俾斯麦的儿子赫伯特.俾斯麦会谈。柯里以“欧洲大陆上的军事强国与海上强国的紧密合作不仅能保证世界和平,而且对英德双方都极其有利”进行劝说,再次提出英德联合的建议,试图换取德国对英国在中亚行动的支持——至少保持中立,特别是不反对英国用仅有的方法——战舰通过海峡打击俄国。

    然而德国以礼貌、婉转的态度拒绝了英国的建议。赫伯特在向英国表示友好的同时告诉柯里:英德合作只能解释为反对俄国,并会刺激俄国,那样德国漫长的东部边界将极不安全。借用赫伯特的话说:“水太烫了,我们的手不敢放进去。”

    争取德国合作失败以后,无法越过马尔马拉海的英国不得不重新把精力放到从6月就开始的英俄谈判上。

    9月10日,索尔兹伯里与俄国驻英大使布隆诺签订阿富汗边界协定书。条约规定:英国同意将平狄划归俄国,作为交换条件,俄国把连接阿富汗西北的祖勒菲卡地区交给阿富汗,并不再向赫拉特进攻。

    这一次,俄国人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