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 剽窃人生 > 252 拥硅者为王

252 拥硅者为王

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剽窃人生 !

    252拥硅者为王

    发这份资料的人是水木大学新能源专业的一名在读博士的学生张学斌,自己本身是南川市人,同时又是学的新能源,对于南川市投资建立高纯硅生产基地自然是非常关注的,那里知道技术引进了这么久,却迟迟没有什么消息传出,甚至连多晶硅的生产基地连一期工程都没有完工。张学斌本身在暑假的时候也过去南川市的高纯度多晶硅的生产做过参观,也听到一些消息。何况张学斌的叔叔就是金属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知道一些不为外人所道的消息。

    现在南川高纯硅生产基地,就是缺钱。虽然生产地基投资金达到了三个亿,但是但是高纯硅生产基地的建设费用甚巨,初期投资三个亿,远远不足以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如今因为建设资金不足,工程延缓下来。但是南川市的高纯硅基地最值钱并不是那个基地,而是金属研究所手里的高纯硅提纯技术。

    高纯硅提纯技术不但是光伏产业的最上游,也是利润最高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光伏产业的主导者。随着零四年的光伏产业大爆发,高纯度的多晶硅的价格翻了几番,从最初的一百五十多美元一公斤,涨到三百多美元,到零八年时甚至涨到了五百多美元一公斤。产品的定价权基本全部在外国人手中。到了后来随着太阳能产品需求持续攀升,中间太阳能组件的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是高纯度的多晶硅都控制在外国人手里,许多企业甚至无法开工,最终国人企业仍外国人摆弄。

    多晶硅价格持续走高,而为了能够拿到原材料,国人企业一个个争得脸红脖子粗,而又随着大量中间组件生产厂家进入,为了打开市场,在外国人那里开始了如同彩电般的价格站。

    一边是拼死拼活的出高价抢原材料,增加自己的成本,而另一方又在外国人面前打价格战,降低自己产品的价格。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太阳能企业的生死多半操纵在外国人手里,行业内流传着“拥硅者为王”的话语。在经过三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无数人见到了太阳能的暴利于是都加入了进来,可是好景不长零八年金融危机了,太阳能产业也限入了无限低谷,无数匆匆加入的只得破产走人。

    凌波太阳能的企业不过是光伏产业中的低端产品,属于中间太阳能组建,受到很多的压制。不过黄伟荣跟薛山两位一中一西,师生的双剑合璧,技术能力极为不错,可以说是领先于国内,并且在向国际水平追赶。产品的转换率达到了16%,这比国内主流14%,可是整整高出两个百分点。

    南川市的高纯硅生产基地,虽然在建设之中,但因为缺乏资金,工程进展缓慢。但是基地建设虽然进展缓慢,但是对高纯硅的提纯技术,金属研究所一直在进行研究改进。

    高纯硅主要供应半导体产业,目前光伏产业对高纯硅的需求还不能影响供需平衡。南川硅业缺乏工程建设资金,有意寻找战略合作者,将目光投向下游的半导体制造商,之前听到天宇集团的高科技发展促进基金会拿出一亿美金出来投资项目,南川硅业的人也想过去找投资,但是听到无数人铩羽而归,又听到什么天宇集团只是沽名钓誉之辈,拿钱出来,只是为钓鱼的罢了,就没有去找上门去。但没有跟天宇集团的高科技发展促进基金会联系,不代表不跟天宇集团其他的人来联系。

    由于高纯硅主要是用于半导体元件的生产,如果基本的电子元件,二极管,三极管里面都含有硅材料。而天宇集团旗下恰好有一家半导体企业,天芯电子科技公司,但是天芯公司是做半导体芯片设计的公司,公司本身并没有工厂,甚至销售公司都没有。天芯公司可以说就是一家科研机构,没有工厂,没有产品销售环节,只负责芯片设计。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容易集中天芯公司的最大力量,放弃工厂跟物流。所以南川硅业的人找天信集团可以说是碰了个大钉子。何况天芯集团的管理权是邓翰林在管理。

    所以天芯集团拒绝了南川硅业的合作请求,这更加证实了天宇集团没有向南川集团的意思,所以南川硅业的人那是更加不会去找天宇集团了。

    由于南川集团对自己高纯硅的生产只顶着半导体产业,而目前高纯晶体硅在半导体行业的供需尚且稳定,而南川硅业的后续建设资金巨大,资金需求只怕在十亿资金以上,国内半导体产商那里会有这么一大笔钱,何况就算有这么一大笔资金也不会投资南川硅业,与其投资南川硅业,还不如继续扩大产能或者投资到其他领域,又怎么会投入到南川硅业中去?

    而火暴的房地产业成为吸纳资金的巨大漩涡,也是所有热钱跟游资的去向,今年的房地产投资总额只怕会超过万亿,而银行贷款连三千亿也不到,还有七千亿的资金自然来源于其他渠道,其中就包括大量实业企业加入其中。

    现在还没有人看到光伏产业的巨大前景,多晶硅原料来源是制造业是光伏产业链的首端,是影响整个产业发展规模的重要环节,到后来甚至可以成为华夏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瓶颈。我国多晶硅生产技术主要基于改良的西门子法,由于工艺落后,能耗比高于世界先进水平。

    到了太阳能爆发的那个年份,国内多晶硅原材料生产产量就会到了严重不足的地步,如2006年全国需求量5000吨,实际产量不足300吨,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同时,多晶硅原材料生产是典型的规模化产业,产能超过1000t/a才能显示规模效益。但现在我国已投产的多晶硅企业基本没有一个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

    [奉献]</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