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也许我喜欢被你浪费 !
聂非池好像能察觉到她所思所想,及时扑灭火苗:“不是前任,不要多想。”
“那也胜似了吧。”她回想小师妹喊嫂子的自然语气,这情形恐怕不止一年两年了。
“是个误会。”他说。
江怀雅终于明白了自己接受不了的点——这么苍白贫瘠的解释,她居然也能相信。他太清楚不过他在她这儿的信用额度,所以连多余的描述都懒得给,一句“误会”就想抹过。
但他不明白,感情经不起坐吃山空。
可恨的是,在这座山倒塌之前,谁也无能为力。她都想不出一个生气的借口。在他面前看似可以随意任性,但却必须懂大道理。理由不够雄辩,连正儿八经的气都没法生。
“哦。”她淡淡地回。
电话那头突然有人喊他。
江怀雅正留心那个模糊的声音是不是小师妹,聂非池已经应完人家,对她说:“我这里还有点事。”
“去吧。”没等他说完,她挂了电话。
还是没敢正面开火,做一个真正不讲道理的刁蛮女友。江怀雅觉得自己有点窝囊。
通常女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想找自己闺蜜聊一聊。
赵侃侃正被外派去南边采访,这会儿估计忙得脚不沾地。
江怀雅怀着愧疚之情打通她的电话,却被告知:“兔子,你猜猜我现在跟谁在一块儿?”
她翕唇,给出一个答案:“习-近-平?”
“你怎么不上天呢?!”
江怀雅笑:“说吧,谁。”
赵侃侃故弄玄虚地压低声线:“一个小帅哥。”
“你今年十八吗?睡个小帅哥还要跟我通报。”
赵侃侃恨铁不成钢似的哎一声,隔着屏幕都能看见她羞得满脸通红:“你别瞎编排,我怎么就睡人家了……那可是你亲弟。”
亲弟,江潮。
还有比这更悲怆的事吗?她为了男友的桃花债打电话给闺蜜倾诉,闺蜜却正在愉快地睡她弟。
江怀雅把自己的悲愤之情向赵侃侃概述了一下,赵侃侃胆怂,把电话给了江潮。江潮刚听了一截话,就把她喷个狗血淋头:“我在国道上看见你们社的车抛锚,好心好意停下来瞅瞅,人让我帮忙送个女记者去南京,我瞧着顺路就答应了,鬼知道是赵侃侃?早知道我就开走了好吧!她坐一百二十码的车都喊风大!”
“一百二十码的风确实大啊……”
赵侃侃的声音一旁虚弱而无力:“好了好了,让我自己跟她说……”
江潮:“你会说个毛线——”
江怀雅给手机开个免提,摆在桌上。
里面像在演广播剧似的,吵吵嚷嚷,好不热闹。
这两人的仇怨源远流长,要追溯到她参加话剧大赛的那会儿。
编剧是赵侃侃,写了个爱情故事。当时她们正值高三,男主角选来选去,人都没时间演,最后拉了初中部的江潮来救场。这小子来了剧组之后才发现女主角是江怀雅,天天找赵侃侃干架:“你这剧本就不能改改?你瞅瞅这场吻戏——让我对着我亲姐下嘴,人干事?!”
或者,“你丫就不能把造型改得走心一点,这破麻袋能让观众看出我的帅?!”
结尾永远是——“你这什么破剧本。”
那段时间赵侃侃闻风丧胆,五百米开外见到江潮就跑,每次都把她抛下:“你弟来了!我先去避避风头!”
最后,她听不下去了,对着电话说:“江潮。”
那厢吵闹声消退了些。
“江潮。”她又唤一声。
江潮不耐烦地接起来:“干嘛?”
“你少欺负人家侃侃。人胆子小。”
江潮冷笑:“她胆子小?呵……”
赵侃侃终于见机夺回了电话,噔噔噔跑出好远,弯下腰喘一口气:“兔子,你说吧。出什么事了?”
江怀雅很快遗忘了这段插曲,把聂非池的事一五一十抖了出来。
赵侃侃的第一反应是:“你俩什么时候搞一块儿的!”
“就前几天。你都不在,不算瞒你。”
赵侃侃平复了不忿,做了几回深呼吸,镇定地说:“那就,分手吧。”
轮到江怀雅错愕:“你说什么?”
“分手啊。”
赵侃侃条分缕析:“虽然大家伙儿都可劲撺掇你俩在一起吧,但谁都知道,你们两个不合适。性格,志向,为人处世……差太多了。你就说说你吧,真打算在报社留多久呢?才来一个月,我就觉得你有点坐不住了。你这个人,没定性。”
“说什么话呢?”江怀雅佯怒。
赵侃侃笑得高深莫测:“你自己肯定也知道的。一般人没定性`吧,由于客观条件受限,还翻不出什么浪。但你不一样啊,放荡不羁江公主,你今天在北京坐办公室,明天对我说你辞职去横跨亚非拉,我都不觉得惊讶。我一直觉得,你这种人,至少得浪到四十岁。”
江怀雅气笑了:“那你说我跟谁合适?”
“谁都不合适。”赵侃侃一语道破天机,“所以你才总是追逐着一些不可能的人。因为你自己也明白,其实你谁都不需要。”
倒不如在感情里反复受挫,还能告慰自己,是运气不好。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认真地想和他经营一段感情,却有心无力。
江怀雅不想承认,但却已经在顺着她的话往下想了。
“不过话说回来,聂非池也是这种人。”赵侃侃叹着气,“你们俩是同一种人。”
都不需要任何人,但却需要彼此。
这是江怀雅第一次听别人评价,他们是同一种人。
居然是在这种情境下。说白了就是凉薄,只是凉薄得不太一样。
江怀雅挂掉这个电话,内心没得到任何宽慰,反而更绝望了。
不是对他绝望,也不是对感情绝望。
这种感觉她自己说不上来——类似对自己绝望了吧。
没有念想,反而不纠结了。风平浪静度过一个周,回头望望才发现两人除了发过几条不痛不痒的讯息,几乎没联络,他倒是每天坚持问候她晚安,但她时常会忘。她安慰自己说是因为他工作忙信号差,她也说不上几句完整的话,然而心里一片了然:不是这样。是有一团刚刚燃起的火焰,声势渐消。
可能正因如此,当组长说要派人去采写的时候,她第一个报了名。
主编挺器重她,可能是看中她早年有拍电影纪录片的经历,和走南闯北的能力。采写目的地地方偏条件差,派她去一个能当两个使,国营单位也不乏优秀的资本家。
但她挺乐意的,重新拿起相机,只觉得亲切熟悉。也许只有不断行走,把有限的感情洒在辽阔大地之上,再多进退纠缠也显得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