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1937全球速递 !
“从北方刮来的风暴将把武器的锉锵回响传到我们耳中。我们的弟兄已经奔赴战场!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想要做什么?他们会得到什么?难道生命就这么可贵,和平就这么甜蜜,竟值得以镣铐和奴役作为代价?全能的上帝啊,制止他们这样做吧!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这是160 多年前,美国开国元勋帕特里克-亨利最著名的演讲《不自由,毋宁死》中的一段。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说在美国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不仅以铁的事实驳斥了当时主和派的种种谬误,激励了千百万北美人为自由独立而战,也为帕特里克-亨利赢得了“美国革命之舌”的美誉。
今天,罗斯福在他的演讲中再次引用了这一名篇的部分内容,并表示这艘以帕特里克-亨利之名命名的货轮将和他的姐妹船一起,为欧洲带去自由与和平。“自由轮”一词也首次出现在了公众和媒体面前。
不得不承认,罗斯福的这次演讲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借帕特里克-亨利之名,高举“不自由,毋宁死”的大旗,确实挺带节奏的。“自由轮”这么燃的概念一出,此前关于这种大船的种种负面传闻自然会被一扫而空。
约翰现在也回过味来,明白为什么《独立宣言》有56位签署者,第一艘“自由轮”偏偏要叫“帕特里克-亨利”号了。
这里可是里士满,是弗吉尼亚州的首府。帕特里克-亨利是谁?他可是大陆会议的弗吉尼亚代表,独立战争时的弗吉尼亚军总司令、第一任弗吉尼亚州州长,是带领弗吉尼亚人赶走英国殖民者,获得自由的伟人。
如果说帕特里克-亨利的形象能给“自由轮”带来“好感度+50”的buff的话,在聚集了大量里士满本地“吃瓜群众”的下水仪式现场,这一加成效果至少可以再暴涨30。
从现场观众的热烈欢呼和掌声中可以看出,罗斯福的演讲已经成功把第一波节奏带起来了。接下来,只要媒体配合得好,相信会有大批纳税人愿意为下一步的造舰计划慷慨解囊,购买联邦特别债券的。
罗斯福的演讲结束后,接下来就是下水仪式中大家最喜闻乐见的掷瓶礼了。这种传统仪式一开始只是在基督教国家流行,后来逐渐成为了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通行的惯例。
早年间,中国的船只下水仪式并不扔酒瓶子,而是举行砍缆绳仪式。一般是由造船厂的劳模或者船只所有方的单位领导,用一柄斧子砍断船只连接码头的缆绳。不过后来,掷瓶礼也作为一种“西方时尚”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有时候,甚至连军方在为新军舰举行下水仪式的时候,也会砸上一瓶香槟以示庆祝。
今天代表船东来行掷瓶礼的英国大使夫人。虽然严格说起来这艘“自由轮”的产权仍然属于美国,但显然谁都没有对这一安排有什么疑义。反正这艘“帕特里克-亨利”号下水后是要交到英国人手里的。海事委员会估计也没觉得这艘船能“活”到战争结束,很大方就把这一权利让给了英国人。
不过有意思的是,大使夫人今天扔的不是常用的香槟,而是一瓶威士忌。虽说没人规定过掷瓶礼应该扔哪种酒瓶子(禁酒令期间,美国人连教堂的圣水都用过),但香槟一般都是首选。约翰甚至怀疑,这位大使夫人莫非有苏格兰血统,或者干脆是收了那家威士忌酒厂的“代言”费?
不容约翰多想,很快大使夫人就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干净利落地将一瓶苏格兰威士忌掷向了船首,酒瓶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然后砸了个粉碎。
现场顿时响起了比刚才罗斯福演讲时更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约翰也由衷地为大使夫人的出色表现鼓了鼓掌。从她刚才抛掷威士忌酒瓶的动作来看,这位显然是个扔酒瓶的老手了。威士忌酒瓶可比一般香槟酒瓶厚实多了,能掷出这种效果,确实值得掌声鼓励。
大家可别以为掷瓶礼只是往船首扔一个酒瓶子那么简单,这跟在棒球赛场上做开球嘉宾完全是两码事。在棒球赛场上,开球嘉宾扔得再烂都没关系,说不定还能因此上个花边新闻,蹭个媒体热度啥的。按在行掷瓶礼的时候,要是不能把酒瓶砸碎,那可是烦了大忌的。
相传在无线电没有问世之前,每当船只遇难时,船员只得在纸上写上遇难的船名、失事日期、失事方位、遇难船员的姓名、籍贯和其他一些要告知他人的事项,然后把纸卷起来塞入空瓶内,将瓶口密封后投入海洋,任其漂流,指望被过路的船舶或流到海岸被人发现,从而赶来救援。
事实上,那些船员在海上遇难后能获救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因此,船员一旦投下这样的酒瓶,就意味着他在海上面临着危险和死亡,所以,船员的家属们最不愿意看见的东西就是这种酒瓶。
所以每当新造的大船下水时,便由船主夫人作代表,在船艏狠狠地砸碎一瓶香槟酒,让醇香扑鼻的酒撒在船艏周围,驱邪避灾,祈求吉利。香槟酒瓶打的越碎越好,预示这条船投入航行后,永远一帆风顺,万事大吉。
这种传闻约翰前世和今世都曾听说过,真实与否无从考证。不过据说,酒瓶不碎确实会给船只带来厄运。比如前苏联的K-19核潜艇,在下水仪式中砸向它的酒瓶就被完好无损的弹了回来。结果这艘潜艇的服役生涯可谓是历经坎坷,发生了多起严重事故。美国人后来还根据发生在这艘潜艇上的一起核反应堆事故改编了一部电影——《K-19:寡妇制造者》。
另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是2007年发生的“卡米拉的诅咒”。当时,英国丘纳德轮船公司邀请查尔斯王子的第二任妻子卡米拉参加“维多利亚女王”号客轮的下水仪式。在施掷瓶礼的时候,卡米拉竟未能将香槟瓶打碎。据说,当时全英格兰看电视直播的观众都呆住了。
结果,“维多利亚女王”在处女航中真的就爆发了病毒疫情,弄得全船乘客上吐下泄。于是,英国媒体给这起事件起了个绰号———“卡米拉的诅咒”,认为是那个没能砸碎的瓶子给船带来了霉运。
甭管这种说法可信度到底有多少,至少大使夫人今天的表现,给“帕特里克-亨利”将来的海上生涯带来了一个好彩头。希望它今后在大西洋上一切顺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