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国师 !
据盛朝史书的记载,正烨帝对国师秀明一生极为倚重。亲 更多文字内容请百度一下() 或者搜索乐文 都可以的哦此位国师以童颜而鹤寿,终其生都保持着殊丽之姿。倘若仅以相貌而言,颇有佞幸之嫌,可是史书上却不敢有半字提到此事,盖因国师不但曾为孝敬太后延过寿,还曾数次救帝于不治之中。可以说,没有秀明国师,正烨帝恐会英年早逝,便绝无机会再建下四夷平定江山一统的大功,更无机会开五十年盛世了。
关于国师究竟救了皇上几次,这个事儿在史书上写的也不是特别明白。可考的至少有一次,就是皇上平定东南叶氏之乱的时候,伤寒致命,为国师所救。另外,还有些野史上说,在平乱之后,国师还于惠水县地动之中,救过皇上一次。不过正史上关于这件事却没有记载,只说国师“功成欲身退,帝不许,亲至惠水县追之返,终身不复言退”。
至于惠水县那次地动,史书上却说是一场天灾,只因正烨帝与国师双双在惠水县,才压服地动,消弭大祸,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正烨盛世,及后头长达三十年的太平日子。
当然,惠水县那次地动的来龙去脉,史官是根本不知道的,就连当时跟着正烨帝亲赴惠水县追还国师的那些侍卫们,也一样不知道。
事实上,连皇上究竟当时怎么带着国师出现的,侍卫们都不是很明白。他们只是在地动之时看见皇上被甩下马背,然后消失在一个大坑之中,等他们过去,坑已经坍塌下去。他们挖了又挖,然而地动山摇之时,越挖越塌,简直不是人力所能掘开的。说实话,那个时候所有的侍卫都已经准备着回京城之后被处死了。
正在众人暗自琢磨是现在挥剑自刎以免殃及家人,还是回京城安排好了家人再为皇帝殉死的时候,又一声轰响自地下传来,将众人再次震倒在地。本以为是余震,谁知随后地不再动,却有哗啦啦巨石滚落的声音自远处传来。众人循声而去的时候,发现皇上和国师并肩站在山头上——哦,确切点说,是皇上抱着国师站在山头上。
当时皇帝陛下衣裳不整——当然这也正常,被埋在地下还能生还,衣裳不整算个什么?至少皇上还穿着衣裳呢,而国师——国师是披着皇上的外袍的,至于里头穿了什么,侍卫们没看见,也没敢看,因为国师被皇上横抱着,两条修长的小腿都露在外面,还有一双光脚丫。既然小腿露着,那大腿呢?再往上呢?
侍卫们十分识趣地低下了头,更识趣的譬如侍卫首领,一面磕头请罪自承护驾不力,一面就脱自己的外衣。有几个迟钝的还在琢磨首领这是打算立刻就来个负荆请罪?就见人家把脱下来的外衣递上去了,然后又在脱外裤。
负荆请罪不需要脱裤子吧?迟钝的那位还在琢磨呢,已经有反应快的,跟着开始脱了。
就这么着,给国师凑了一身衣裳,当然穿上之后的效果——侍卫们皆是人高马大,他们的衣裳给国师穿上宛如唱戏用的戏装。幸而众人穿的都是贴身紧靠,若是平日里的袍服,或许就可以直接把国师装进去了。
这件事,也成了知白的笑柄,至少日后齐峻是一想起来就要笑的,至于侍卫们,皇上能平安归来,他们就要烧高香了,谁还顾得上笑呢。
“究竟是怎么回事?”上了马车之后,齐峻便忍不住追问,“我到这会儿还糊涂着呢,怎么突然间那石头就给掀开了,又是什么东西送咱们上到山头的?”
知白还在跟过长的衣袖做斗争,拼命把它们挽上去,闻言歪头一笑:“陛下猜!”
当时黑暗之中,齐峻只觉得眼前有淡淡金光浮现,仿佛一颗圆圆的种子落入了泉眼之中一般,然后知白让他闭上眼睛,便只觉得眼前白光灿烂,刺得人想睁眼也睁不开了。似乎是有什么东西从泉眼里冲了出去,硬生生将压在他们头顶的巨石掀到一边,引发了山洞里新一轮的震动,碎石泥土纷纷崩落。
不过这些都不曾伤到齐峻,那时他双手紧紧抱着知白,只觉得有什么东西托住了自己往上送,头顶上仿佛还有什么东西遮挡着,只有些泥土尘沙落到了脸上而已。倒是上方不停传来什么崩裂的声音,最后他感觉到微风拂面,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站在山头上了。身后是一条巨大的裂缝,整面山崖都被劈开了似的,最后轰然崩塌,倒入升仙谷中,将一条山谷填得满满的,任何生物只要比耗子大,就甭想再进去。也就是说,升仙谷,从此就再也没有了。
“有点儿像棵树……”齐峻绞尽脑汁地想,“但树怎能长得那般快?且——树呢?”等他站上山头之后,可没看见有什么树。
知白嘻嘻一笑:“当然不是真的树。”他指了指自己的天灵处,“此为内丹所生,皇上或可谓之‘识树’。”人有识海,此树即为识海中所生,名为识树。
“内丹?”齐峻脸色顿时一变,“你用了内丹?难怪你脸色有些发白,朕还以为是在山洞中久不见天日所致!”
知白笑了笑:“嗯,用了内丹。万物之力大者,莫过于种子,其萌芽生长之力,虽金刚巨灵不可胜。我肯破内丹,一处山洞算什么?当然啦,其中也有陛下龙精的补益之效——只是如今,我既无元婴又无内丹,泥丸宫也破,日后究竟是否还能修行,未可知喽……”
齐峻听他说什么龙精,还没来得及脸红一下呢,就听他又说自己没了这个破了那个,顿时一点害臊的心思都没有了,惊问:“没了什么?为何不能修行了?”
知白两手一摊:“什么都没了!我为了陛下,真是——”话说到这里,袖子又滑了下来,连忙再往上卷。
齐峻被他骇住了,一把抓住他:“什么?什么叫做‘什么都没了’?你,你不是——”上下审视,生怕他会说出什么命不久矣的话来。
知白本来是在吓唬他,见齐峻脸色铁青,唇上却失了血色,居然是真吓住了,心下顿时后悔,硬把话又绕了回来:“先破元婴又破内丹,我十余年修行全部耗尽了,日后只怕再无进益。嗯——若是陛下能多跟我双修几次,或许好些?”
“你——”齐峻怒视着他,恨不得把他按在座位上狠打一顿屁股!方才吓得他一颗心几乎从喉咙里跳了出来知不知道!
但手举起来,最后还是轻轻落下了。齐峻狠狠揉了一下知白乱七八糟的头发:“以后,朕天天陪你双修!”
皇帝金口玉言,言出必行。自从那日起,后宫妃嫔便再未见皇帝雨露。
当然这件事,外人是不知道的,就是专管记录皇帝起居的彤史局也不知道。盖因皇帝也还是会去妃嫔宫中留宿的,但据史书说,正烨帝“威严逼人”,彤史局记档的内监从来不敢入内殿,因此也就不知道里面究竟发生什么事,不过能在彤史上记一笔说某某日皇帝宿于某某妃嫔宫中罢了。至于这一夜到底有没有颠鸾倒凤——难怪哪个妃嫔会去外头宣扬皇帝昨夜没碰她?那不是自己打脸么?
正烨八年,皇帝下旨,因宫中无子,接晋王长子入宫抚养。
民间也有这样的说法,家里没孩子的,若是能有个小孩子在跟前养一养,说不准就会带了孩子来,而且这个法子还真的十分有用,有很多人家都是因此得了孩儿的。所以皇帝下这道旨意,说起来也是顺理成章。
但放在颇通政治的人眼里,晋王长子不是来给皇帝带儿女运的,而是来做质子的。
先帝四子,长子正烨帝已经登基;次子平王叛乱被剿,连带着外家都一概扫平,已然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四子年纪还小着呢,正烨帝登基之后这八年,足够把他教导成一个安分守时,平庸无能的闲散王爷了;唯有皇三子晋王,既有封地又有儿女,可不是就成了正烨帝的眼中钉么?
这话不但是京城里有人在传,就连晋王夫妇自己也都信以为真,只得哭着将长子送走。晋王正准备亲自上书痛表自己忠心的时候,接到了正烨帝一封密旨。
这封密旨的内容,是在正烨帝逊位之后很多年才渐渐透露出来的。这密旨的出现,推翻了正史上关于正烨帝传位于侄儿的那段记载。
正史里说,正烨帝是终身无子,又见晋王长子六艺俱成,这才起了传位之心。可只有看了密旨的晋王夫妇知道,在正烨帝将自己长子接走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立他为太子了。只不过那时正烨帝还年轻,宫里的妃嫔们还年轻,朝堂上还有各家势力正瞪着眼指望自家女儿生儿子呢,若此时就立晋王长子为太子,他立刻就会变成众矢之的。
因此,正烨帝将晋王长子作为质子带进了宫,对外又表示此为皇长孙,理应仔细教导,亲自为他请了文武师傅。当时众人都以为,皇帝这不过是为了掩盖自己拿侄子当质子的事实,博个好名声罢了,谁都没有放在心上。
然后十年后,正烨帝依然没有儿子,而晋王长子却长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好少年。太后是过世了,后宫的妃嫔们都过了好生养的年纪,朝堂上的势力也被正烨帝整顿得差不多了,然后,正烨帝立侄儿为太子,紧接着就带着太子出征西北,去打北羯了。
这一场仗,盛朝大获全胜。
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这场仗看起来虽然只打了六个月,正烨帝却为此准备了十年。六个月后,北羯损失了十分之六的军队,直退一千里,龟缩到他们的王庭,而盛朝大军占领了连绵巍峨的黑云山。
黑云山密林千里,山路狭窄,隘口险峻,易守难攻。盛朝占据了黑云山的隘口,就等于掐断了北羯想要入侵盛朝边关的道路,只要隘口不失,此后至少五十年的安稳日子是毫无问题的。
在出征之前,也有大臣们反对过,一则是反对皇帝亲征,二则反对皇帝把太子也带去,因为若是战事不利,皇帝太子一锅被人端了,盛朝群龙无首,马上就要大乱,只剩一个被迁居冷宫的皇后能有屁用!
结果皇帝没听。按皇帝的说法,太子不能不经风浪,让他去看看战场,看看军士们是如何为了国家安定而拼杀的,日后他就知道如何更认真更谨慎地治理国家。
最后是皇帝胜利了。太子胆子很大,不但没被那些血腥场面吓着,反而跃跃欲试,恨不得自己也能上马去斩几个北羯人的头颅。
北羯一退,皇帝立刻挟大胜之威,转扑东狄。东狄的战力还不如北羯,只不过仗着东北山深林密罢了。只是盛朝大军来得太快,东狄王族尚未及撤退,已经被人兵临城下,只得举族自缚出降,被安置到东南之地去“圈居”,从此再无东狄一国。
这场仗打了不到一年,驱北羯,灭东狄,剩下西南之地的夷族不等皇帝动手,立刻上表称臣,年年朝贡。至此,四夷平定,江山稳固,百姓从此可以安居乐业了。
而后,正烨帝还在位了四年,为的是让太子逐渐接手国事,学着做皇帝。到了正烨二十三年,正烨帝退位,太子继位,号为继成。继成帝的亲生父母晋王夫妇被加封地,不过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封地居住,偶尔在过年的时候进京见见儿子,之后也就赶紧返回封地,并没给御史们留下一点半点弹劾的机会。
至于退位之后的正烨帝,好像是在不知不觉间消失的。
据史书记载,正烨帝退位之后,便不再过问国事,整日居住观星台,仿佛是修仙了。
要说正烨帝的父皇,那就是个笃信佛道迷恋金丹的主儿,但正烨帝是不信这些的,所以这修仙的说法总觉得不大可信。但他一退位就住进了观星台,终日与秀明国师厮混,这可不是假的。所以史官也只好将其记载为:帝入观星台,终日不出。并不好说究竟在里头是干什么。
再然后,当继成帝把国家治理得不错的时候,正烨帝就消失了。正史说他隐居,野史说他成仙,甚至还有人暗地里猜测是不是被继成帝给咔嚓了,真是众说纷纭,无一定论。
继成帝没出来辟谣,只管每天上朝下朝,一如往常地办理国事。大概过了一年吧,这些谣言就渐渐平息了,倒是另有消息出来:有人说在山东见到了正烨帝和国师,当时国师正在求雨;有人说在西南山里看见两人采药,极像正烨帝和国师;甚至有一日之内,两地相隔千里,一地晨见帝与国师泛舟,一地则慕见帝与国师野炊,简直是传得神乎其神。
再然后……这些消息也就渐渐地没有了。因为继成帝开始立后、选妃、生子,新一轮的帝位交替又要开始,而人们的注意力总是更容易被新鲜事吸引过去,至于正烨帝与秀明国师,渐渐的就成了故纸堆里的两个符号。随人艳说神仙事,往者已矣不可追……
作者有话要说:啊啊啊,终于结束了。至于被锁的78章,其实就是啪啪啪,不影响理解内容的。但是因为啪啪啪太多,改都木法改,所以也就木法解锁,将来如果出定制,会一字不落放到里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