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 人类宇宙开拓史 > 第十五章 梦想仙都

第十五章 梦想仙都

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人类宇宙开拓史 !

    在穿过1-9-3-13号星隧到达的2931号星系,自从宇宙纪元500年左右星隧被展开,前置无人探测器到达之后的一百多年中,都鲜有人问津。这个后来被命名为罗布泊的星系,正如地球上拥有此名的那个戈壁滩一样,荒凉而寂静。

    罗布泊星系的主星是一颗零点零七三倍太阳质量的褐矮星。由于该恒星(经过长期争论,黑矮星还是被国际天文理事会归类为恒星)内部没有核聚变产生大量的能量,所以在以它为中心七个天文单位球形内的五颗行星,都是永久黑暗安寂的世界。

    由于褐矮星本身质量与引力水平低,无法从更广阔的星际空间中吸积物质,绕转它的五颗行星都是较小的固体行星,或直接是矮行星。

    罗布泊星系最外侧的一颗行星在该星系被发现的第一百五十一年后被命名为阿诺·罗伯特,用于纪念人类尚在地球生活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两位伟大、严谨的科学家。获得这样的命名,自然是因为这颗行星有了人类赋予它的重要价值和责任。

    阿诺·罗伯特星是一颗碳元素含量约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七、直径七千九百千米的固体行星。众所周知,由于每个碳原子与另外三个碳原子相联,六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正六边形的环,伸展形成片层结构,故而该行星几乎全部都由黑色的石墨组成。

    对于在罗布泊星系这样,以褐矮星为主星的星系拥有一颗碳质行星的原因,目前有两种解释。一是,这个星系源于上一代星系的遗迹,而上一代星系的主序星应该至少在发展到红巨星阶段时,发生了未知的变故而发生恒星爆发,爆发抛洒若干物质后的星际物质聚合成了新的褐矮星。而阿诺·罗伯特星则是上一代恒星的直接遗迹。

    另一种猜想是,某个遥远超新星爆发后,一颗碳质抛洒物经过了多次未知因素减速后来到罗布泊星系,而由于本身速度已经降至较低水平,从而得以被引力孱弱的褐矮星捕获并进入公转轨道。

    使用射电天文学的鼻祖阿诺·彭奇阿斯和罗伯特·威尔逊的名字来冠以史上最大的射电天文,甚至是天文观测项目,当然是希望先贤的名字能祝福和鞭策新一代的天文学家们为人类认知的边界拓展更多的疆土。射电天文学家们准备在阿诺·罗伯特星上,依托本已天然形成的直径二千米、深度一百九十米的陨石坑,建造一个史上最大的射电波段接受主镜。

    此前,科学家们曾经在不少于一千个已知星系,数万个人类可到达的小行星、矮行星和一般固体行星上寻址进行该项目,但经过多番考察,罗布泊星系的自然条件是所有候选地中最优秀的。

    首先,罗布泊星系所处的区域是目前已知在室女座超星系团中,星系团和星系最稀疏的区域。如果说整个可观测宇宙的素质密度为每立方光年五六个氢原子的话,那罗布泊星系周围五十万立方光年的平均物质密度仅为零点五个氢原子。

    其二,由于褐矮星本身没有核反应的特性,阿诺·罗伯特星上可能受到的电磁、X射线、中微子等,甚至红外波段的近距离干扰就微乎其微,这对于射电天文学家们已知梦想的“射电净空”是十分接近的环境。

    其三,行星本身由于是几乎由碳组成,整个行星上几乎没有金属元素,所以行星本身磁场对宇宙射线的干扰,以及对各种射电信号接收的干扰,就相对富含金属的行星微乎其微了。

    麦克斯韦号二千千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MTAST从计划到建成一共历时十八个月,在建成后的调试阶段,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在调试微波段的灵敏度时,实习数据观测员小A和见习设备操作员艾拉接收到了处于850~950Mhz之间编码方式极其相似的信号。这些数据如果用时间来衡量的话,大约由数亿个发射源,在十多年的跨度中发射出来。

    对此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的小A和艾拉,对这些信息尝试了若干种方式的解码。她们在若干种解码方式中,尝试使用了宇宙纪元元年时,地球上都已经淘汰两百多年,移动通信设备上的基频处理器类似的解码方式,得到了完整的解码信息。

    这些质量参差不齐的信号,解码后得到的是一首都十分类似的音乐旋律。在一些劣质的信号源里,曲子仅仅能表现出几个虽然能组成旋律,但粗糙的单音,而由于长时间的信号衰减和在空间中的偏折,高质量信号源的信息,也有了巨大的损失。不过,不管是高质量或低质量的信号源,即便是在录制或编译成信号时就仅以十分粗糙的方式来进行,都不能阻止这首流传千年的经典乐曲所拥有的魅力。

    小A和艾拉在学校时,都选修过音乐理论,她们知道,这段可以肯定是发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头十年。这些地球上信号所能解码出来的信息,都指向了以为比二十世纪末更为久远时代的伟大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是地球时代最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时至今日依然在众多的场合,被人们演绎着。贝多芬的事迹和他所有的作品,都被收录在了《人类宇宙开拓史》的第二部中。

    这首被编译成二十世纪末人们在使用移动通信设备呼叫别人时,数亿部设备都在使用的等待音,或是当时称为铃声的曲子,在贝多芬的所有作品里也许不是最出众最伟大的,但也许是他所有作品里最脍炙人口,影响力最大的。小A和艾拉也是音乐爱好者,他们写下了后面这一段,有关这首曲子的鉴赏分析,又使用相同的频率编码后向广袤的宇宙发出去,希望以此来缅怀这位伟大作曲家的伟大作品。

    《献给爱丽丝》

    《献给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据信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该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发现,后收录在《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补遗部分59号。

    作品A段以右手单手并不协和的小二度开始,在弹性节奏中既有紧张也有试探,然后进入一段小三和弦,小调的忧郁和暗淡缭绕在空中持续一段时间,像晨曦前的黑紫色天空,然后右手在琴键上弹出B、C、D三个音带领音乐过度到关系大调——C大调,也就是B段。

    这时的音乐色彩明亮起来,暖阳温茶,碧空如洗,也像是一直的疑问和忧郁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作曲家当然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展露非凡的才华,但同样也会展露自身的脆弱,敏感,纠结甚至强迫。所以在体验乐曲带来愉悦的同时,要一并接纳作曲家作为正常人,一定会有的伤感,脆弱和情绪。作品中的一问一答一直不曾间断,这要求演奏家在掌握熟练的演奏技巧的同时,要能够有移情和通感的能力,也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

    在感知作曲家的情绪的同时读懂他的音乐语言,在演奏时用不同的触键法,演绎出一问一答的角色,用手腕做出音乐的句子。无论是提问,犹豫,试探,回答,叹息或生气,都有准确的体会并用声音来呈现。在C段中随着和声织体变厚,音域拓宽,左手由流动温柔的分解和弦伴奏变为强劲的同音反复伴奏,使得作者内心焦虑,急切的情绪波动扑面而来,听者亦感同身受,因为与之前的优美宁静反差较大,有的听者并不喜欢这个C段,但它确是作曲家内心的真实表达,在强烈的情绪波动后,音乐慢慢平静并回归到A段,如同最终与自己的和解。

    这一段对《献给爱丽丝》的欣赏分析,用二进制开源代码的方式,以900Mhz的频率,由小A和艾拉向全宇宙广播。她们二人的虽然对音乐十分热爱,也对几百年前熊俞二人横跨宇宙,由古典音乐联系在一起的羁绊早已耳熟能详,但她们自然知道要写出基本具备一些专业度的品析是有些难为自己的。小A和艾拉翻阅了过去两千年间,存在于数据库种有关对《献给爱丽丝》这部传世之作汗牛充栋的解析的文章,最后选择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一位名字缩写为S.H.中国音乐老师,在2021年中旬发表的一个对于这部贝多芬小品的短篇鉴赏文章。

    是的,写作这篇《献给爱丽丝》赏析的作者就是那位S.H.,那位将永远在诗人星上弹奏《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全息影像的本人。众所周知,弹奏钢琴曲的全息影像在纪念丹·西蒙斯和他伟大科幻小说作品《海伯利安》的地方,后来者们希望用音乐和实体雕像,来不停歇向世人展示《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魅力的和小说中主角之一,那位没有留下名字霸主领事对自己母星茂伊约和对他祖母希莉的挽歌。

    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MicrowaveBackground,简称CMB,又称3K背景辐射,是古代美国射电天文学家阿诺·彭齐亚斯(ArnoldAllan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WoodrowWilson)在1964年时偶然发现的一种频率在微波范围的2.725开尔文充满整个宇宙的热辐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