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
可因为这些灾祸便要退耕还林?
这么多年大周不也过来了吗,百姓还日渐富裕。
关键那些耕地要还林呢?
朝堂出声的人立刻又能分成两半,一种是听不懂或者不认可沈三问的道理的,另一种是认可但不愿意听懂的。
大家心里明镜似得,无论天灾人祸如何剧烈,他们能受到什么样的波及?
就算真的战乱四起,居洛阳之重,性命财富当时无碍的。
人活最痛苦的事是什么?自然是钱没了名没了利没了。
当然朝堂也不尽然是一些自私自利之辈,可若当众支持沈三问,以后同僚的小鞋,他们便受不住。
自己吃亏,还要受人冷眼,谁干啊?这部分人都选择了缄口不言。
所以,出声的人异口同声。
他们反驳的程序也很严谨。
“驸马爷之说,尚未得到证实,旱灾之事还有待调查,还有洪灾呢?”
“若是旱灾确实与森林有关,的确是该造林以生息。但历来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土地减少,粮食收入变少,难免引起民众慌乱,此事应当从长计议。”
“还林开支甚大,国库用度皆有考量,恐怕只能支持小规模实行。”
“朝廷造林,难以遏制刁民毁林,如今大家都视林木为柴火,保护尚且不足,造林又有何用?”
众人三言两语,道尽了其中的难处。
说的还很有道理,句句为了你为了国家考虑。
总结起来便是不可以,不支持,不乐意。
沈三问也无心与他们争辩,他们不支持固然有私心,最重要的原因不过是皇帝没有下决心,有操作的空间。
今上虽不如高宗独断,乐意问群臣意见,决定的事却还是少有人敢反驳的。谁真正的与皇帝对着来,来俊臣的刀下一刻就会戳上去,虽然如今和平岁月不至于人头落地满门抄斩,罢官抄家再正常不过。
宰相一年都能换数人了,十年苦读谁愿意灰溜溜还乡。
英明君主独裁体制下,只说服一人便好。
武则天听着群臣议论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若造林能减少天灾,对于大周统治和天下百姓都是好事,那是必然要执行的。这群人心里明白却在这里推三阻四,真当她是昏君了?
遂怒道,“沈三问,你可知罪?”
沈三问恭恭敬敬的回道,“臣不知。”
武则天将奏折交于群臣传阅,奏折中写明了历来天灾地附近的植被变化,旱灾可是从未发生在南部森林繁茂的地方。
以北部崎州为例,原本万里沃野,如今却灾害连连,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附近几座山头全改了稻田,十数年下来,早已成了荒山,无法耕种。
奏折中没有分析他说过的道理,却写明这不是单个人的问题。
沈三问也不等大家传阅,开始解释起后面的问题来,“洪灾是多雨之地,地面水量饱和,雨水无法渗透地下。树作用也有两个,一是让沿着树根的土地吸收更多的水,二是,树木本身便能存储水,阻挡水流。洪灾还与江河附近林木被毁有关,但亦是通过此法化解。
至于诸位大人的问题,臣已在奏折中写明。
臣早已说过,大周如今繁华只不过是穷尽地力之举,最多不过十年之后,朝廷每年必定要拨款每年用度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用来赈灾,那时,国将不国。”
十年,是个很短的时间,是可以验证的,不过一个国家哪里等得起。一半的资金用来振灾,那灾荒将是何等的惨烈,道路又会有多少枯骨。
不少人开始松口,植树虽然有些花费,但不至于伤筋动骨。
奏折上还说了,一地的灾荒将会循环往复的发生,一次次不留死角的席卷一地。也就是说,他们在农民无法生存时买的地,到时候也会是灾荒的重点照顾对象,若有灾荒,留给他们的也是一年的颗粒无收。
若是植树呢,每家每户只用奉献一点点,就能为一地做大贡献。收益最大的是谁?那些拥有田产多的人啊!
当然,这些考量都是附带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陛下都开始传奏章了,意思就很明白了。
防患未然,宁可信其有。
降低朝廷振灾成本都是轻的,更重要的是能让民众的生活更加安定,不会一朝一夕突然一无所有居无定所。
现在大家又将目光转移到了,森林是否真的能制止天灾上面。
这转头就同意,分分钟换脸的事,一伙人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不少大臣纷纷表示还要仔细思考调查一番。
武则天没有打算今日就作出决定,毕竟沈三问所说的存疑,正要施行也是该从长计议,这事也算暂时搁置了。
早朝一半时间也因为这事闹得很不太愉快,沈三问最后只撂下了一句“若是十年之后生灵涂炭,你们都是千古罪人。”便不再说话。
作为臣子,简直太委屈了!做决定的不是我,你有能耐便面向陛下说啊。沈三问不敢,何况他瞧出陛下已有造林的心思。
沈三问最主要目的只是将这事摆在明面上说清楚,日后若是真的灾祸来临,史书自有记录,这些人一个都跑不了。而百姓,也不会再口口声声说什么陛下无德,致使天下人跟着受罚。
很艰难的撑过了早朝,本打算回家,却又收到传诏。
武则天在廷上宣布容后再议,不过是想私下了解情况。
沈三问不仅站得笔直,神态也一等一的严肃,没有忘记武则天之前的训斥,你可知罪。
他确实不知道皇帝陛下又给他安排了怎么一个名目。
一天天的。
武则天说道,“让你与群臣将奏折上的事说个明白,你既不提天灾切身的危害,也不摆事实讲道理,一味说你的推论,故意激起争论,是想要如何。
让朕看明白满朝庸人,还是自以为只有你一个能臣。”
这不还是陛下成全吗?您不在最初读那些断章之句,哪有他表现的机会。
沈三问确实是想与这些人争一争,一来了解下这伙人的秉性与才能,是否能用,二来也有立威的意思,打出自己的名声,折服更多的人。
大体而言是好事,比在其位不谋其政,推卸责任要好。
沈三问笑嘻嘻的回复道,“陛下难道不想看看这些人是怎样的吗?若是有心,此番下朝自然已在考察核对其中的关联,或者分析如何造林,思考对策了。”
武则天有几分惊讶,但不是为他的计谋,“你这是突然醒悟了?”
沈三问道,“以往是臣糊涂,没有为陛下分忧。为政多艰,臣自然得担负起一份责任来,不然愧对陛下的恩典,身为驸马,也理当多帮衬公主。”
武则天颔首,看来这梦没白做,那道人倒是让他醒悟了不少,也不计较他在殿中胡闹了。
“退了吧。”
舌战群臣完,又与武则天一番应答,已经很累,回家沈三问倒头便睡,起来太早,真是伤身体,这一阵辩论更是让人卸力。
昏昏沉沉间,沈三问很快睡去。
宋早朝一毕便来了公主府邸,公主因而听说了早朝之事,心里自然是万分惊讶。
这么多年来,沈三问大事都会先与她商议,今日却查了大半夜资料,径直去了朝堂,是打算以一人敌对天下不同意见的意思。
忙询问下人驸马在何处,有人回答已至房中歇息,公主又急忙赶往。
这身体如何吃得消。
沈三问早已睡去,公主望着他疲惫的脸颊,不禁感慨颇多。
驸马除了在文学上造诣颇高,一手小说写的出神入化,其他方面算不得突出。可就是这么一个人与她数年相伴,为她担惊受怕,谈不上遮风挡雨也算得上尽力而为。
特别是此刻,他再次上朝,也只可能是为了自己和这个家,有许多苦衷。
公主伸手抚摸他的脸颊,十分心疼,沈三问也在其间悠悠转醒,只是仍然有几分迷糊。
“公主,什么时辰了?”
公主回道,“尚早,驸马歇息便是。”
沈三问迷迷糊糊应道,“刚刚虽然在睡觉,脑子里却都是小时候的事情。大清早,我学外文的时候,六百字的外文,可同窗间争吵不停,在谈论外文老师是不是个趋炎附势之人,东张西望和发呆之间,一早上过去只背得第一句。”
公主失笑:“你是愿意学,却又抗拒学,便容易被分心,若是真心爱做的事,便不会如此了。”
沈三问迷糊的点头,“不过再来一次,我必然会多学些东西,也好帮到你,现在无论什么都只知皮毛,也费事。”
公主轻轻扶他的额,“现在也甚好。”
沈三问又迷糊睡去,公主给他理了理被角也不再打扰。
曾几何时,她只是为了李氏的天下愿意与命运抗争,后来见到黎民受难,才起了庇护天下的心思。但一直以来,支撑她锐意进取的,最重要的动力还是来自家中的温暖。
可他们一家子要过好太难,必须争一争,搏一搏。输了,无论那个皇兄上位,洛阳看着都有她一席之地,却危机四伏。赢了,自然是皆大欢喜的。
看明白了自家的立场,便懂得天下稳固的重要性。无论是皇族的灾难,还是万民的灾难,洪流之下,他们这一家都是首当其冲的。
诚如只记住首句之说,做比想重要,她在努力,驸马也在努力,自然是足够令人欣慰的。
有夫如此,妻复何求。
真正论起二人的关系,反而是公主对他的庇护多一些。沈三问在洛阳无论想做什么都能成功,公主提供了其中必备的人力物力财力,洛阳君臣给这位卫国公主颜面,也让文部的许多事情畅通无阻。更不用说沈三问怒分沈家,怼过众多朝臣,还宣传各种超前思想,若没有公主这个硬实的后台,光名声的事,就够他喝一壶的。
从这一点来说,公主,又是他的底气。
沈三问补足睡眠之后,又匆匆出了府。
公主向来不是个爱刨根问底的人,对于亲近的人,有足够的信任。没有必要非得事无巨细都知道,重要的事,沈三问会主动说出来,不说自然是没有那么重要,或者没有说的必要,没到说的时候。
尊重,是夫妻相处中很重要的东西,与地位权力财富无关,而沈三问很幸运。
沈三问去了狄府,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狄仁杰眼看没多少日子了,此时不拉一票他的支持太可惜了。
这是好事。
早朝之后,就有许多人踏足狄仁杰的门槛。但凡有点关系的,在沈三问如此强势复出之下,都得多想一步。
他们该如何是好?若是沈三问不对,狄大人是否该去谏言,若是对的,要如何协助。
狄仁杰没有给他们具体的答复,只送他们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自从一心教授帝国未来,他已无心指点这些人。
这些年,无论大事小事,这些人都来问一句,若是有一天他不在了,他们还能去地下问他不成?该说的都已经说过了,学会多少各凭本事。
可是,他没想到沈三问也来了。
“驸马有何贵干?”
狄仁杰吸溜一口手中的药,皱着眉头一饮而尽。
真苦啊!
沈三问看着就觉得可怜,“狄大人不准备点蜜饯糖果之类的,这就一口闷了?”
狄仁杰:“大夫说忌甜食。说正事。”
沈三问:“为了造林计划,三问势单力薄,还请老大人多多支持。”
狄仁杰笑了,“你?势单力薄?”
沈三问稍微不好意思,“造林可以抵御天灾,天灾少了,那我大周百姓人人安居乐业,江山基业永固,这是多大的福祉。
狄大人不会袖手旁观吧?”
狄仁杰开始自然不信,又听他一番言论,立刻被吸引住,其中重要之处,多次拍案叫绝。古往今来有多少忧国忧民之士,造桥铺路治水赈灾,竟都不得其要领。
这,当真是毕其功于一役啊!
他人转述当真是失了神采,此刻狄仁杰思路活泛起来,充满喜悦,面容都仿佛年轻了五岁。
沈三问看着,除了夸张,并没有其他话可说…
因为狄仁杰已经自顾自的让人取来卷轴分析造林多少,如何执行了。
毫无存在感的沈三问其实想提一提造林多少,如何施行他已经有想法了,又担心错过了老大人的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