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混唐 !
位于紫宸殿以北、太液池南岸的蓬莱殿,是大明宫韦皇后起居的宫殿。
韦氏之所以选择蓬莱殿,是因为蓬莱有长寿之寓意。
这两日,蓬莱殿的宫女与太监们战战兢兢,做事格外小心,生怕不小心惹恼了皇后娘娘,那可就要倒大霉了。大伙儿都清楚,皇后娘娘的心情不好。
此时,皇后韦氏正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面前的铜镜,忍不住叹了口气。
真是岁月催人老呀,还不到五十岁,她的鬓角已经有了白发,也不知怎的,韦氏莫名其妙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说起来,韦氏这已不是第一次做皇后了,在她二十三岁的时候,便已经是皇后了,不过那时候,她只做了三十六天的皇后。
韦氏出身是关陇大族,祖父韦表在贞观年间担任太宗第十四子曹王的属官,父亲韦玄贞为普州参军。祖父两代都没有做过大官。可韦氏不但聪明漂亮,而且好胜心极强,有主见,这正是李显个性中所缺少的,因此韦氏很得李显的宠爱,李显对她言听计从。李显被立为太子时,她就是太子妃。
弘道元年,高宗病死,李显即位称中宗,尊母后武氏为皇太后。就在这个时候,韦氏第一次做了皇后。
李显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当皇帝,因为他是老三,两个哥哥先后都被立为太子,可结果都没有登上皇位。现在,他真的君临天下了,心情十分兴奋。
韦氏也是如此,一人荣贵,全家高升。父亲韦玄贞从一名小官一跃而升为豫州刺史,但是韦氏仍不满足,在她的要求下,中宗又准备升韦玄贞为侍中。
这个提议遭到了中书令裴炎的反对,他觉得韦玄贞既无才能有无功劳,只是以皇后父亲的身份一下子晋升了高官,这未免太快太惹人们的非议了。他向中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是中宗不听,裴炎苦口婆心再三劝谏,惹得中宗火起发怒道:“我是天子,只要我愿意,就是把天下送给我岳父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裴炎听了,心想自己身为宰相,倘若中宗真这样做了,万一太后怪罪下来,那可担当不起啊。于是,裴炎便把中宗的原话告诉了太后武则天。
结果,在武后的主持下,中宗被废为庐陵王,这个皇位还没坐热乎的李显怎么也没想到,他只做了三十六天的皇帝就被拿下了。韦氏也没想到,皇后的宝座还没有坐热,就因为父亲的事被拉了下了。
就在韦氏沉思的时候,她的贴身宫女巧莲悄悄走到她的身边,小心翼翼道:“皇后娘娘,尚膳房将您要的窝头送来了,还热乎着呢!”
“窝头?”韦氏怔了怔,这才想起自己的确是让人给自己做了窝头,她懒洋洋道:“端上来吧!”
巧莲指挥着宫女将窝头与各式小菜摆到了韦氏面前,看着这些金灿灿的、用玉米面做成的窝头,韦氏禁不住想起了在房州那段让她终生难忘的岁月,就像昨日一样历历在目。
李显被黜后,武后下令将他们一家流放到均州,还没走到均州,半路又接到诏令,要他们再迁到房州。
房州既贫瘠又闭塞,州刺史奉命负责监督,在生活上也很苛刻。李显与韦氏一家人过着凄风苦雨的生活,还时时担心会有大祸临头。
这时的韦氏已经怀孕,她所生的三女一子,都还幼小,一家人的吃穿漱洗,都由她一人个操劳,十分辛苦。
在房州的时候,韦氏做的最多的就是窝头了。用开水把玉米面泼好,然后揉光,在手心里揉成小面团,然后轻轻一按,一个窝头就做好了。就着自家腌制的红萝卜、白菜疙瘩,基本上就是他们一家的饭食了。
韦氏不仅是李显的贤内助,而且是李显的主心骨,李显一刻也离不开她,感激之余,他对妻子说:“你真了不起,不愧为女中丈夫,如果老天有眼,有朝一日我能出头,不论你去做什么。你尽管去做。我绝不限制你。”
韦氏在生活十分困苦的条件下生下一个女儿,可怜的婴儿用的衣物一件也没有,李显就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女儿裹用,于是,就替她取小名为“裹儿”。生于患难之中,又是父母亲亲自抱养大的,这位小女孩特别受到李显和韦氏的疼爱,她就是安乐公主。
韦氏嚼了一口窝头,觉得难以下咽,便摆摆手道:“端下去吧!”
时过境迁,窝窝头已经没有当年的味道了,只能属于尘封的记忆。
韦氏心中清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身份和地位的变化,而一切都源于那次政变。
神龙元年,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丙午日,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迫使则天皇帝传位于李显。改年号为神龙。二月,复国号为唐。
二十年之后,七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煎熬,这一天终于来了。当韦氏端坐在李显的身边,第二次以皇后的身份接受百宫朝拜时,她怀疑自己是不是还在梦中。
确实,她做过无数次这样的梦。
就在这一天,她死去的父母亲分别被追赠为上洛郡王和郡王妃。尽管左拾遗贾虚已劝奏说:“异姓者不为王”,但这一回,李显再也不必惧怕太后武则天了,他依然决然地决定了。
在长期被幽禁的生活中,幸亏有韦氏的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加上对韦氏的特别依赖,使李显把韦氏当作救命的天神。现在他重新坐上了天子龙椅,怎么能不施展天子的权威,对妻子早已许下的诺言呢?
或许是过了太久的苦日子,韦氏对权力的欲望已经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了。韦氏对武则天恨之入骨,但内心还是非常佩服婆婆的手段和政治才干,武则天掌朝权做女皇之后的风光和显赫时时搅扰着她,在羡慕之余她也暗下决心,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达到目的:“武则天能做的事,我为什么不能做呢?”
韦氏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操纵李显这个懦夫,也有足够的才智对付朝内外的人和事。
这么多年的苦媳妇熬成了婆,说什么也得威风一把,何况韦氏一直野心勃勃想做武则天第二呢?她先是学武则天的样子,李显坐朝,她就坐在帝座斜后方的帐幕中垂帘听政。李显懦弱,一向对她依赖和敬畏,当然也不会拒绝她的要求。
接着,韦氏要对拥立李显复位的功臣张柬之等人下手了。为此,她找到了自己的同盟,这个人就是武三思。
韦氏竭力向李显吹枕边风:“张柬之等一班人自恃拥立有功,把陛下不放在眼里,假如事事都由他们作主,陛下岂非成了傀儡皇帝了?”
李显觉得这话很有道理,身为天子,岂可事事受朝臣的节制?
韦氏又进言道:“陛下应物色几个心腹重臣,武三思是我们的亲家,忠心可靠,陛下何不起用他来分张柬之的权力呢?”
第二天,李显就下诏,拜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
张柬之求见李显,劝李显不要养虎为患,应时时想到恢复帝位的来之不易。
张柬之的忠告不但没有说动李显,反而惹得李显发火了。他认为张柬之自以为拥立有功,要他记住他们的好处。事实上,李显也不可能听从张柬之的劝谏来违背韦氏的意思。
没过多久,武三思指使心腹进谏,状告张柬之等五人想废黜李显,另立新君。
李显大怒,下令把这五人关进监狱准备处死。
有大臣进谏说:这五人当初拥立皇上有功,皇上曾经赐给他们免死铁券,不应处死。
李显只得尊重这一意见,改判终身流放之刑。但是,这五人还未走到目的地,就被武三思委派人杀害了。
设计除去了张柬之,韦氏又把黑手伸向了太子李重俊。
李显的四个儿子中,长子李重润已死,次子李重福获罪流放去均州,幼子李重茂,年仅六岁。三子李重俊被立为太子后,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韦氏的眼中钉与绊脚石。
年轻的李重俊哪里是韦氏的对手,被逼之下仓促政变,失败后被杀。
除去了李重俊,韦氏的障碍又少了一个,只可惜她的盟友武三思,死于了政变当中。
在韦氏的要求之下,李显大封韦氏家族。追赠死去的韦玄贞为邦王,所建的坟墓称为“褒德陵”,追封流放岭南而被当地蛮族酋长杀死的四个弟弟分别为郡王。韦氏的大妹夫陆颂升被晋为国子祭酒,二妹夫冯太和晋为太常少卿,堂兄弟韦温为礼部尚书封鲁国公,韦胥为左羽林将军封曹国公,另有韦氏两个子弟招为驸马,韦氏一族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
本来一切都按照韦氏的设想在运行,可是现在却突然有了波折,而引起波折的这个人,就是她的小姑子,李显的胞妹太平公主。
“这个贱人!”韦氏恨恨骂了声,突然喊道。“来人!”
巧莲低眉顺目地出现在了韦氏面前:“皇后娘娘,有何吩咐?”
“快快差人,去将宗阁老请来,就说本宫有要事相商!”
“是!皇后娘娘!”
秋莲正要转身而去,却又被韦氏叫住了,良久,她烦闷地挥手道:“算了,不用去请了,你先下去吧!”
巧莲早已习惯了韦氏的朝令夕改,也不问为什么,只是乖巧地答应一声,悄悄退了下去。
“若是三思还在,那就好了!”韦氏自言自语道。
是的,韦氏一直认为,自己在与太平公主的较量中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一方面是因为太平公主心计颇多,根基深厚。而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太平公主周围人才济济,可自己身边却没有真正能出谋划策之人。
宗楚客因平叛有功进位宰相,因为他的忠心,韦氏让他成为了首辅。有忠心固然是好事,可是宗楚客的目光太短浅了,与武三思的深谋远虑比起来,实在是不堪大用。
韦氏本想和他商议对策,可宗楚客的能力有限,作为首辅宰相,连政事堂内的其他宰相们都搞不定,又怎能为自己排忧解愁呢?
现在的局势的确有些诡异,先是有郎岌冒死上书,说韦氏与宗楚客勾结,企图谋反。后有燕钦融上奏,说皇后****,干预国政,安乐公主以及宗楚客等人交相勾结,朋比为奸,危害社稷国家。
这些人都是小人物,却能上达天听,若说他们的背后没有太平公主的影子,谁会相信?
尽管郎岌与燕钦融已先后被除去,可太平公主的计谋却得逞了。李显对自己成为韦氏傀儡而感到闷闷不乐,他心情沮丧,对韦氏也失去了往日的亲近,常常有意无意地躲开她。
前些日子,韦氏请求李显封李裹儿为皇太女,被李显断然拒绝了。李裹儿能不能成为皇太女,韦氏并不在意,她在意的是李显对女人继承大统的态度。李显如此决绝,让韦氏大为震惊。
一计不成,韦氏又生出一计来,他让李裹儿再三去央求李显。李显烦不胜烦,只好将此事推给政事堂的宰相们,让他们议出个结果来。
韦氏本以为宰相们都会顺着自己的意思,可谁知最终的结果却偏偏再次出了她的意料之外,政事堂竟然否决了封李裹儿为皇太女的主张,这让韦氏大为恼火。
一想到这里韦氏心里便堵得慌,燥热之下她顺手拿起了手边的扇子。
皇宫的御扇制作精巧,打开扇面一个亭亭玉立的仕女便跃然纸上,仕女的额头上点着一抺红梅妆。
看到红梅妆,韦氏眼前一亮,不由拍着额头喃喃道:“我怎么把她给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