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穿越指导系统 !
郭义生实在不想掺和到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
自古以来多少名臣良将是因为夺嫡说错话、站错队而被砍头的?
刚才对李承乾不敬的那句话好不容易让郭义生糊弄过去,再多谈两句说不定还出问题。
眼看李世民已经从李承乾出生开始说起,而且越聊越起劲,郭义生不得不打断道:“陛下……陛下?”
“怎么了?”
“陛下说醒来要召见臣,不知陛下是为何事?”
李世民神色一正:“自然是为了东征一事。”
“陛下不是说择日再议吗……”
“朕等不了!从你说东征不利开始,朕的心思一直不定!刚才觉都没睡好,做梦都是攻打高句丽然后失败的画面!”李世民紧紧盯着郭义生,“你总该给朕一个理由,为什么觉得大唐无法胜?”
郭义生刚想开口,李世民打断道:“别再拿占卜算卦来当借口了,你既然敢这么说,必有其他原因……如果说不出来,朕就治你个妖言惑众之罪。”
郭义生无奈,这咋说翻脸就翻脸呢?是因为刚才嘲讽了两句李承乾吗?
他定了定神,决定把之前看到的所有东西拿出来说一说。
郭义生先拱手道:“臣知陛下久适于军事,斗胆先问一句陛下,决定一场战争最重要的因素是哪些?”
李世民略一沉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既然敢向朕提问,那你心中必有答案了吧?”
郭义生回道:“能左右战场的因素很多,行军路线、天气、士气、人数、精良程度、兵种、后备军械……等等,不同的的作战战场,关键因素便会不同,平原之战和攻城之战要准备的东西也会不同,陛下从年少时就领兵打仗,这些东西不用臣细说,陛下自然明确。”
顿了顿,他继续道:“而我们这一战,是远征战。”
“决定远征战的因素也有不少,但臣以为最重要的只有三个,而正是这三个因素,让臣对大唐能否获胜多了几分顾虑。”
“首先,是军需后备。大军行至高句丽,路程遥远,一路上的粮草和马匹要不断更换,运输耗费的人力财力不可小觑,若再考虑损耗,这一笔账便十分可怕,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下无比强盛,但这些年也打了不少仗,军械粮食耗费颇多,前不久才和西突厥战毕,若再发动攻打高句丽这样规模的战争,国库和民间所存的粮食能否撑得住?”
“其次,便是战略上的问题。隋国历经三次战争都没有成功打下高句丽,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隋国将战争时间拖得太长,拖垮了国力,拖垮了后备军需……这样是否代表我们应该以快战攻打高句丽?那如果没有以雷霆之势将高句丽攻下,我们后续该怎么办?我们是否求取一次性就灭掉高句丽,还只是占领几座城让他们屈服?凡此种种,都是需要细细考虑的……若快战不成功,问题又回到了第一个,粮草军械是否足以支撑我们后续作战?”
“最后一点,便是外国威胁。西突厥虽然如今是臣服之势,但陛下清楚,这只是表现,他们反复无常,其内乱不断,难保下一个可汗会怎么做,其他一些小国也是同样心思;对他们来说,大唐可以是尊敬的主国,也可以是会倒下的肥肉,高句丽一战万一没成功,导致国力大损,这些国家会不会趁势而上?我相信陛下和众将军能够应付,但万国来袭,就算大唐赢了,也是惨胜。”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郭义生有些口干舌燥,嗓子也感到了些许不适。
他清了清嗓子,李世民就发现了异样,立马挥手让人捧茶过来。
郭义生谢恩之后,抿了几口茶后继续道:“这些问题我相信陛下考虑过,那些猜测到会东征的朝臣也考虑过,但只是几个人思考是不够的。”
李世民微微皱眉:“你这话何意?”
“陛下,臣不得不劝上一谏,若您真有东征之心,应该趁早说出,让那些和您共事半生的文臣武官一同讨论,早点准备,东征才能更有把握。”
李世民轻叹口气:“朕也想过早日告知,但他们……未必都会赞同。”
郭义生点头:“我理解陛下的顾虑,对某些朝臣来说,这是损耗国力的一仗,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他们甚至会认为这是陛下为了自己的功绩而发动的战争。”
李世民闻言脸色一沉,眼中带着几分愤怒。
这若是任何一个其他皇帝坐在郭义生面前,他是绝不敢这么说的,但李世民不同,绝不会因言废人。
“义生,你也认为朕是好大喜功吗?”
“当然不是,陛下一生功绩,耀眼无比,岂是需要另一份功绩来证明?拓宽疆土,灭除威胁,那是为了后世万福。”
李世民微微一笑:“若他们都能像你这般想就好了。”
随即他又皱起眉头:“你说的粮草问题,朕曾好好考虑过,之前几次战争,朕已向民间征讨不少粮草,怕是不能再征了……而和邻国交易,收取粮草算得上一个办法,但正如你说,人力车马运输过来的耗损十分恐怖,我们可能要花好几倍的价钱,都买不到一半的粮食,这样的行为是白白耗损国库钱财;若走水运,很多水路还没有通彻,打通这些水路耗费更多。”
“战略方面,朕确实如你所想,要以快战对之,虽然朕有信心能以迅捷之势打高句丽措手不及,但其一旦反应过来,就难以再进,那时候是战是退确实是个问题。”
“朕最忧虑的还是那些外敌,此去高句丽,必然是精锐所出,大唐之内很容易空虚,这些蛮夷一旦有什么心思,那……唉……”
李世民摇头叹息,不再多发一言。
郭义生开口道:“陛下,不论有多少人反对此事,该说的早晚要说,而大唐前进方向不能因为几人之言便停下。”
“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