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388章 亡国的七种征兆

第388章 亡国的七种征兆

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崇祯十七年秋 !

    王彦是大明的国公,掌握重权之人,到了他这个地位,很多事情已经身不由己,他的属下,他身后的势力,都会推着他一步步前进,他没有做曹操的心思,但保不齐他的属下想让他做曹操。

    岳飞名垂千古,被后人敬为英雄,但没人愿意像他一样,被冤死。

    这两条路王彦都不想走,剩下郭子仪,刘伯温,张良之路,王彦也不甘心,他想自己走出一条新路出来,想要打破中华文明几百年一轮回,打破兔死狗烹的怪圈。

    这时,王夫之听到王朝聘、王介之到来的消息,也赶过来拜见,见礼之后,他发现三人在房内的气氛甚为古怪,遂即相问,在得知原由之后,便说道:“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汉数千年来,数百年一个轮回,历代以来,不知多少先辈,欲改革存国,革此弊端,使国家传承万年,但多以失败告终,秦、汉、唐、宋,都以成为过眼云烟。士衡欲革除弊端,可有什么想法?而对于大明为何落到今日这个地步,士衡又有什么思考呢?”

    房间里,他们四人坐定,便开始探讨起来。

    王彦见三人都看向他,点头说道:“彦有心扫除数千年之弊端,心中确实有所思考。大明何至于今日,纵观历史,也能看出端倪。自古亡国多出七因,其一女宠,其二阉竖,其三强藩,其四悍夷,其五外戚,其六朋党,其七流贼。七者有其一,则国家不安,有其二,则国有倾覆之险,而大明自立国以来,独占其五矣!”

    女宠,这个好像神宗有过专宠,引发了太子之争,但与历史上女宠相比,并不严重,姑且不算。

    阉竖,这个远有葬送大明精锐的王振,近有臭名远扬的九千岁魏忠贤,明代阉竖数不盛数。

    强藩,成祖以藩王得国,此时鲁王,桂王,之前的郑之龙,甚至王彦都可以说是强藩。

    悍夷,满清已经占据两都。

    外戚,这个好像真没有~

    朋党,楚、齐、浙三党,东林党、阉党~还有崇祯末年的乱结党~

    流贼,李自成、张献忠等都是大腕,连毅宗也被逼死,自然不用多说。

    大明除了,外戚和女宠基本不占之外,独占其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只要占了其中一点都十分危险,而大明却几乎全占,可见变革的必要性。

    事实上,明末也确实处于变革之中,变革的思想已经先后涌现,激烈的如李贽,温和点的如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士大夫阶层已经开始思变。

    “士衡以为大明为何至此?”王彦自小跟随王夫之治学,思想多受其影响,王夫之显然已经猜到了王彦的一些想法。

    王彦沉默半响,叹道:“君权太重,君臣失衡,所至也!”

    王夫之点点头,“大汉数千年来,自始皇帝横扫六合,君臣之争,就未曾停歇,但纵观史记,大体而言,君权日盛,而相权日哀。士衡准备如何改革呢?”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汉族每隔一段时间必然改朝换代,陷入不停的轮回。这看似没有改变,但就根本而言,每次革鼎,我们的制度却一步步走向完善。纵观历史,便知历代先辈,一直在寻求两个平衡,君与臣,中央与地方。”

    王彦微微停顿,然后接着说道:“我先说君与臣,自古臣权强,则权臣辈出,使国家动荡败亡,而君权强,又使天下兴亡寄予一姓,一旦出了昏聩之君,百姓必然困苦。自秦汉以来,朝廷代表臣权的相权,就一直被削弱,从独相到群相,到赵宋之时,便基本寻找到了君臣之间的平衡,宰相的权力被分散,但又可约制皇权,皇帝即便昏庸,朝廷依然能够运转,而权臣篡国的现象,也再未出现。”

    中国古代,在隋唐之前,制度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宰相权利过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谁若是当了宰相还不篡位,他自己不急,下面的人都替他着急,“怎么还不篡位呢?该你当皇帝了!”

    隋文帝杨坚以丞相篡位后,为了不重蹈覆辙,推行三省六部,分宰相之权,使之为群相。此后经过唐宋的完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历经数千年之发展,极于赵宋。

    后世国史大家陈寅恪先生有言:“中华之文明,历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人们想起宋,往往只知皮毛,只想到他年年岁币的屈辱,却不曾真真了解,区区岁币,每年仅河北四个边市就能成倍的赚了回来。

    辽国道宗皇帝言:“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其铸造佛像,在后面刻下一行字,“愿世世代代生中国。”

    辽人既然承认自己是中华,那么他所在的地方,东北,大漠,自然也是中华的一部分,中国的固有领土,也是这么来的,这与俄国的套路完全不同。

    中华自古就是靠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来影响周边蛮夷,而影响辽的正是许多人眼中的弱宋。

    宋这样一个朝代,为何能存在三百多年?崖山之时,为何有十万军民,愿意为这个朝代殉葬,是值得深思的。

    人们向往汉唐,但“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是否是百姓想要的生活呢?

    蒙元灭宋,用了四十多年,灭同时代的阿拉伯帝国用了多久,现代成为主流文明的西方人,同样干不过蒙古人,宋的灭亡,不是因为宋的落后,而是因为宋更为先进。

    历史是个很奇怪的东西,看历史会发现,在近代是落后就要挨打,但在火器和粮食产量提升之前,确实谁先进谁挨打。

    有人说,宋的版图小,满清的版图大,我觉得他多少占了一点时代的便宜,他正处于一个游牧民族生产力提高,丧失战争欲望的年代。

    这时不仅是东方,西方的游牧也一起不行了。

    中华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北统南,大体而言是因为南方的生存条件更好,人们没有战争的欲望,战争成本高,而北方相对而言,战争成本低,战争欲望更为强烈。

    王介之听到这里点点头,“君臣之争,在赵宋时,确实得到了解决,蒙元灭宋之后,蛮夷之邦,无法理解宋制的精髓,改中书省集权,设左右丞相,等于又回到了隋唐之前,结果蒙元入主中原百年,权臣辈出,除了开始的元世祖和逃入漠北的顺帝在位时间长一点,各坐了三十多年江山之外,蒙元中间短短三十多年,却历经十帝,基本都是被权臣所杀,平均三年一换,可谓混乱不堪。”

    王夫之也说道:“蒙元之祸,对我大汉而言,确实是一场灾难,使我中华道统中断百年。太祖皇帝逐蒙元出中原,虽号称继承宋制,但实际上百年隔绝,宋制如何,已经很难效仿,大明实际上是承接元制,所以太祖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其实是历史的必然。此后太祖集权于一身,整个中华制度,其实走向了歧途,不过后来设置内阁,又转了回来。士衡是想,恢复宋制吗?”

    王介之眼前一亮,“有宋一朝,被杀的一品大员,只有张邦昌,岳飞两人,而岳飞还是武将。若复宋制,君臣制衡,我王氏一族或许能昌盛百年。”

    王彦摇摇头道:“历史向前发展,彦虽崇尚宋制,但宋毕竟灭亡了,既然宋亡了,那就说明宋制也有很大的缺陷。这就是我要说的中央与地方,朝廷与武将的关系了。”

    (感谢悦冻窝芯,凭栏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