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大明靖远侯 !
李东阳再从赵山河离开李府后,就变得神采奕奕,除了腹部呼吸时发出的“呼噜”声,跟个正常人没什么区别,第二天一大早,还破天荒地出现在他的首辅办公室之中。
李东阳已经很久没有进内阁办公,他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刘瑾手下心腹大臣的注意。刘宇这个曾经以万两黄金行贿刘瑾的铁杆阉党对李东阳的出现充满了惊觉。
刘宇、焦芳、曹元三人是刘瑾安排在内阁之中的亲信,目的就是给李东阳这个大明首辅捣乱,可以说李东阳的病,有一多半是因为三人阻拦政令实施,让忠良心血白费给生生气出来的。
今天李东阳来到内阁,其实目的很简单,过来溜达一圈,顺便欺负欺负刘宇、焦芳和曹元这三个阉党,然后把天寿山麓建造皇家农场的事情弄到手。
可惜李东阳在内阁找了一圈,就看到刘宇一个人,口中叹息一声:“聊胜于无吧,有个人可以欺负总比没有强。”
“刘大人,闲着呢?”李东阳看到刘宇贼眉鼠眼的样子,先声夺人。
“回首辅大人话,昨日公文已经批完,今日公文尚未送达。此时下官正手头清闲,大人有何吩咐。”刘宇话里话外流露出“内阁没有你李东阳照样能行”的意思,虽然言语谦卑,不过意思再明显不过。
“辛苦刘大人了,”李东阳那是什么人?官场滚刀肉,还能被刘宇这样的后生晚辈几句话气着?更何况李东升是来倚老卖老欺负阉党的,正好顺着刘宇的话,把刘宇往坑里面按。李东阳笑着对刘宇说道:“刘大人,老夫这里昨天收到两份公文,无奈,老夫身体不适,老眼昏花实在处理不了这些东西。不如这样,刘大人就当着老夫的面帮忙处理一下吧。”
刘宇一听李东阳的话,就知道眼前这个李老头给他挖了坑了,他连忙摆手推辞:“李大仁,您是首辅,有些事情您处理就行,卑职职位不够!”
“够了,够了,足够了,不过就是在皇陵旁边再开辟一片土地,盖点建筑物而已。”李东阳随意地说着,云淡风轻的样子似乎这真的是一件小事。
刘宇继续摇头:“首辅大人明鉴,事关皇陵万寿山的风水宝地,这都是万岁的家事,咱们做臣子的不好插手吧!”
李东阳点了点头,回答着刘宇的提问:“别的事确实不好插手,不过这件事情可以。万岁在宣府传来密旨,说皇陵风水有缺,金木不足。准备在那里专门开辟一块农场,并派军队驻扎。你这个户部尚书正好管这块,老夫就不插手了,全权交给你去处理。处理不好,万岁一怒,可是要杀头的。就算不杀头,丢官去职,永不录用也是最轻的处罚。”
“卑职无能,请首辅大人另选其人!”刘宇本着只要你李东阳要做的事情我就反对的原则,死活不松口。
“嘿嘿,那好,那好。”李东阳站起身来,给刘宇鼓掌,口中说道:“那老夫就不勉强刘大人了。来人,笔墨伺候。”
立刻有官员给李东阳送上笔墨,李东阳刷刷点点,一封责令户部调拨钱款物资的文书就出现在桌案之上,随后盖上自己的首辅印章,交给官员说道:“八百里加急送宣府面呈万岁。老夫已经在文书中请旨,亲自督办皇家农场事宜。”
“皇家农场”这是事关大明江山的大事,李东阳是玩玩不肯将这件大事交给阉党办理的。但是此时阉党确实权力太大,要想绕过去,根本不可能做到。仅仅是一个内阁,就有三个阉党成员,六部、大理寺、督察院也在阉党掌控之中。这件事情要想瞒住阉党,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与其这样,不如“欲擒故纵”,让阉党自己放弃把持农场的机会。
李东阳一点都不怕阉党不中计,这些阉党恨他入骨,视他为最大的政敌,平日里只要是他赞成的,阉党必然反对;只要是他反对的,阉党必然支持。这已经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根本不会出现丝毫变数。
李东阳心满意足的看着刘宇满头冒汗的样子,嘴里哼唱着“朗格里格朗”,摇摇晃晃走出内阁,再也不看一眼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的刘宇。
刘宇在李东阳派出800里加急信使的时候就知道他中了政敌的计了,眼看着李东阳离开,他却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局面,虽然刘宇不知道皇家农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农场,不过他还是有预感,这个农场里面的事情恐怕不简单。
刘宇目送李东阳离开内阁,赶紧找来心腹叮嘱道:“你亲自去宣府将皇家农场的事情禀告刘公公,并请示刘公公接下来该怎么做。得到消息后,立刻返回将消息告诉我。不得延误,切记,切记!”
心腹离开京城前往宣府去找刘瑾,刘宇越想越心烦意乱,看不破死敌李东阳这一次举动其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局。心烦意乱之下,刘宇也不管什么内阁了,直奔焦芳、曹元二人的府邸,准备与二人共同谋划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刘宇等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这一次的损失再他拒绝李东阳之时就已经注定无法挽回。皇帝知道这其中的事情,李东阳知道这其中的事情,另外就剩下赵山河知道这其中的事情。其他人,包括赵山河带领的五百神机营军士都不清楚他们的任务究竟是什么。
等到四个月,农场彻底开辟出来的时候,那里就是一个军士要塞,到时候赵山河在里面一手遮天,再想打听里面的情况,更加艰难。
李东阳这几天心情格外的轻松愉快,他甚至已经看到了搬到刘瑾等阉党的曙光。原本心灰意懒准备玩命坚持活下去,多保护几个忠臣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他准备在有生之年帮助大明王朝延续先皇创下的“弘治中兴”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