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我,大明杀神 !
其实朱瞻壑不想去奋斗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储君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他不理解自家老爹为什么要执着于那个位置,明明那个位置的危险性实在是太高太高了。
先不说坐上那个位置之后就有无数的人盯着你,想要你出意外。
上到亲兄弟,储位之争嘛,都想当太子,你的兄弟自然是巴不得你早点儿死的。
中间有文臣武将,因为哪怕是太子也不会让所有的官员喜欢的,那些不喜欢的官员自然是和你的兄弟一样希望你死。
下面还有各种谋逆以及前朝的残余势力。
实际上建文余党虽然不像是电视剧里那么的猖狂,但也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在老爷子坐上那个位置杀了不少的文官之后,成为所谓建文余党的人就更多了。
不过这在朱瞻壑看来还不算什么,因为这些其实都算是小威胁,有当爹的皇帝给你压着,这些人的危险性都会小很多。
最致命的是你那个当爹的皇帝也会猜忌你。
没错,立你为太子的亲爹也会对你产生猜忌。
太子是储君,是正统的继承人,而且还是天下独一份儿,所以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天然就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很多的官员都会选择亲近他。
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提前抱大腿。
但是,你见历史上有几个太子不是等到皇帝死了之后才登基继位的?
太子这个天然有利的身份会招致很多官员的亲近,这就难免让皇帝有一种威胁感,甚至是被架空的错觉。
要知道,当年的李世民不是太子尚且能让身为皇帝的李渊退位,更何况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呢?
不过既然说了要证明给自家老爹看,那朱瞻壑就不会再退缩了,因为他知道主动权不在他的手里。
如果自家老爹一味地想要争储夺位,那自己就算是再低调、再摆烂也是没有用的。
谁让他是汉王嫡长子,也是汉王世子呢?
当天晚上,朱瞻壑就奋笔疾书,给自己的父亲写下了“帮助”他的第一策。
翌日,早朝。
在对于北征将士赏赐问题的又一次无疾而终后,朱高煦捏着袖中的条陈,带着些许兴奋,也有些许不安的站了出来。
“启禀父皇,儿臣有本奏!”
“嗯?”很显然,朱棣对于这个已经安静了一早上的二儿子突然站出来很是惊讶。
“准奏。”
“儿臣奏请父皇,派人迎回战死漠北的将士们,入显忠庙!”
随着朱高煦的话音落下,整个奉天门都安静了下来。
奉天门可不是门,而是一座大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所以明朝上朝也被称作是“御门听政”。
“嗯,不错,准了!”朱棣虽然惊讶,但还是拍板做了决定。
显忠庙,是朱棣早年间为了纪念为大明尽忠的将士们所修建的一座祠堂。
不过说是这么说,里面祭祀的大多都是靖难时期立过功的人。
但眼下朱高煦这么一说就不一样了,这样一来显忠庙就成了武将的至高殿堂,毕竟这可是能被世世代代铭记的。
“看来北征一行给你的启发不小,现在已经考虑到这么多方面的事情了,不错。”
在答应了朱高煦的奏请后,朱棣还开口夸赞了一下他。
朱高煦心下高兴,因为很长时间一来他几乎都是老爷子生气时的出气筒,夸奖这种事情在靖难之后就很少见了。
而除了高兴之外,朱高煦的心头也多了几分阴霾。
这个计策是他的儿子,也就是朱瞻壑昨夜出的,在朱高煦的心里,自己儿子的计策越是成功,之前的那些话也就越可能被验证。
“行了,没事儿都退了吧。”朱棣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在汉王上奏之后就决定结束早朝。
“老大,老二,你们留一下。”
“恭送陛下!”
……
乾清宫。
朱棣靠坐在龙床上,看着下面站着的两个儿子。
“老二今天提出的想法很是不错,在草原上筑京观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太过阴损,坊间的流言虽然都是正面的,但也不乏有个别不好的声音存在。”
“老二这个想法就能够很好的杜绝这个问题,老大,这事儿就交给你去办了。”
“啊?”朱高炽很明显没有反应过来。
“这……爹,这法子是二弟提出来的,要不就让二弟去吧?”
“让你去你就去!哪儿那么多废话!?”
“儿臣遵命!”
老爷子眼珠子一瞪,朱高炽立马就怂了,直接躬身应下了这个在他看来是烫手山芋的事情。
“至于老二你也别闲着。”见大儿子应声,朱棣又将目光转向了二儿子。
“这次北征虽然是大胜,但阵亡的将士们也不在少数,这次将士们的抚恤问题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处理好!”
“儿臣领命。”朱高煦没有任何迟疑,直接点头应下。
“行了,朕也累了,你们先回去吧。”朱棣眯起了眼,倚靠在龙床上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儿臣告退。”×2。
朱高炽和朱高煦对望了一眼,然后慢慢的退出了乾清宫。
等到两个儿子离开,朱棣才睁开眼睛,而现在的他哪有疲惫的样子?眼中满是精光。
“哼,想法倒是不少……”
乾清宫再次安静了下来。
……
乾清宫外,朱高炽看着自己的弟弟,伸手轻轻地拍了拍其肩膀,叹了一口气之后转身离开。
朱高煦则是一脸的莫名其妙。
走在回东宫的路上,朱高炽满脸都是愁容,他那个弟弟看不清的事情不代表他也看不清。
老爷子这一手玩儿的好啊!
这显忠庙一搞就变相的将其变成了祭祀为大明殉国的将士的存在,这在武将们心中的地位可是很高的。
他这个当哥哥的本就和武将的关系不怎么好,现在抢了和武将关系好的弟弟的功劳,武将们会怎么想?
另一边,他那个弟弟那边也不好过。
给阵亡将士们的抚恤问题看似是战争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一直都是归文官管辖的,因为这得经过户部、兵部,甚至还得经过礼部这些流程。
老爷子让一个平日里本就和文臣不对付的儿子去搞这些,目的是什么不是明摆着的吗?
这一下子,看似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但实际上却是给两个儿子添了堵。
这,就是敲打,也是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