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 道起终南 > 第62章 局势

第62章 局势

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道起终南 !

    庐州大战,汉军胜利的消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的蔓延,轰传天下。

    天下间的有识之士,无论朝野,都意识到改天换地的时代,即将到来。这时代来的仓促而又猛烈,在许多人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便悄然而至。

    汉军此时已是潜龙出渊。

    庐州附近州县的地方官员,不知派出了多少信使,跑死了几匹快马,关于庐州大战的奏折,终于传到大都。

    当第一封奏折传到大都的时候,满朝君臣云淡风轻,一笑而过。

    庐州战场的元军,可是整整三十万的百战老兵,又有贤相之称的脱脱亲自领军,怎么可能会失败。

    可是,随后一封封更加详细的,关于庐州战场的奏折,如雪花一般飘来,大都朝堂上的君臣百官,越来越彷徨无错。

    当大都派出大量侦骑,再三确认庐州战败的消息后,整个朝堂更是一片死寂。

    脱脱在元廷素有贤明,其人文武双全全,大智大勇。哪怕是朝堂上的政敌也不得不佩服其统兵理政的能力。但是,以脱脱之才,率领三十万精锐大军尚且一战而没,那么,汉军到底有多强大。连脱脱都败了,未来还有谁,可以抵挡汉军的进军。

    更可怕的是,脱脱率领的这三十万大军可是元廷七拼八凑,好不容易才调集的精锐之士。今日败亡,未来元庭又拿什么来弹压天下。

    如今,天下烽烟四起,不说已经成势汉军,就说天下其他各路义军,就已经成燎原之势。若非局势紧张,元庭也不会如此催促脱脱决战。

    大都连番朝会,各种推诿扯皮,实际有用的方案却是廖廖无几。

    其中表现最亮眼的莫过于汝阳王察罕帖木儿,汝阳王持脱脱奏折返回大都,哪知没过几日,就传来脱脱大军尽没的消息,察罕帖木儿更是坐立不安。脱脱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趁着朝局混乱,察罕帖木儿多次上奏元帝,要编练大军,再剿汉军。

    脱脱战败的消息虽然让元帝慌乱,但是身为帝王,元帝本能的知道汝阳王此时的建议是最好的,元庭必须有一支精锐大军在手。

    拿下军权的汝阳王根本没有时间在朝堂上扯皮,迅速的抽调各地驻军,招募兵士,整编大军。

    但是,河南陷落的消息传来,犹如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都的百官贵族惊恐万分。

    朝堂整整混乱了三日。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亲下诏书,北巡草原。

    元庭百官共推汝阳王察罕特穆尔为太尉,留守大都,剿灭汉军。

    自元帝下旨北巡之后,大都便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大都内的王公贵族,纷纷收拾细软,典卖家当,北逃草原。

    大都往北向草原的路上,车马锱重,络绎不绝。

    元帝銮驾还未出宫,王公贵族就潜逃大半。

    汝阳王站在大都城头,看着北方延绵不绝的王公贵族,心中一片苦涩。

    蒙古入主中原不过几十年,当年闻战则喜,征战万里的蒙古铁骑,便荡然无存。难道真如中原人所说:胡人无百年国运。

    汝阳王转头向南,看着庐州方向,口中喃喃自语:“丞相,您对我寄予大任,要我扶保社稷。可是您知道吗?陛下北巡草原断了我大元的最后一丝重整江山的希望。王公贵族纷纷出逃,百官将士惊恐万分。这朝廷该如何保啊!”

    汝阳王长叹一声,转身走下城楼。

    朝中局势动荡,百官王公非他一人所能撼动,他所能做的就是勉力支撑罢了。

    庐州战败,元廷已经是风雨飘摇。

    不提大都这边如何慌乱,朝局动荡。

    庐州大胜,对于汉军来说意义非凡。

    汉军新占领地,在得到庐州战场的消息之后,迅速的安定下来。汉军的保甲制度,收地行动再无掣肘,快速推进。暗中的动荡迅速消弭于无形。

    所有人都知道,汉军凭此大胜,未来必将入主天下。就是再不济也会与元廷两分江山。

    对于一个未来注定主宰天下的势力,没有人会头铁到抗衡。

    自古以来执掌天下话语权的都是豪族、士绅。

    而豪族、士绅的维持特权的手段就是入仕当官。

    汉军掌握豪族、士绅未来的前程,他们自然分得清轻重。

    豪族、士绅不抵抗,汉军治下是一片太平。

    自古以来,为了当官,这些豪族、士绅可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五代十国时期,就出现了一个最荒唐的朝廷,南汉。

    南汉天子刘鋹有一个奇葩的想法。在刘鋹看来,正常的官员家有妻室,要顾及子孙,荫及后代,容易产生私心杂念,不能对皇帝和国家尽忠。相反宦官了无牵挂,无欲无求,能够心向朝廷,于是刘鋹将宦官做官作为基本国策。

    据《新五代史卷六十五》记载:“对有才能及进士状头者,皆先下蚕室”,意思是阉割了以后有才能的进士官员才能得到重用。没考过进士,但被皇帝器重的官员也都难逃这一刀,即便是和尚道士,刘鋹想与其谈禅论道,也要先阉割了再说。

    当时的南汉,称未受阉割之刑的人为门外人,已阉割者为门内人。南汉的很多人为了能做官,享受荣华富贵,都去当了太监,于是南汉几乎成为了阉人之国,小小的南汉政权居然养了两万多个太监,里面还有不少饱读诗书的儒士。

    南汉被宋朝灭亡的时候,光杀了负责阉割的专门人员就接近千余人。

    所以玄阳从不担心汉军领地内的豪族、士绅抵抗。

    因为这些人是最没骨气的一批人。

    这些文人自汉唐以后便被抽走了脊梁,直不起来了。

    汉朝的儒生尚能身佩铁剑上阵杀敌,唐朝的儒士也是心怀天下,铁骨铮铮。

    但是,经过五代十国的摧残,文人便抽取了脊梁。

    北宋时期文人尚有傲骨,但是,在衣冠南渡,南宋建立的时候,文人连最后的一点傲骨也丢了。

    虽然,南宋也出了几个名垂青史的忠贞之士,但是在玄阳看来更显悲哀。

    一个时代缺少什么,就会标榜推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