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 !
透过诸贤慷慨解囊以解兵乱,萧绍瑜觉察出了他们的改变。
刘广升可以定调子、定标准,实际上,他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
然而是否跟进,还是要诸贤自己拿主意的。
若是铁了心不接招,萧绍瑜也不能把他们如何。
故他们的行动,是自愿的,也意味着态度的转变。
萧绍瑜将此理解为:孝敬。
赏军所用不及献钱十分之一,余者还不是流入他的口袋。
这等同于变相输送利益,即所谓的孝敬。
肯于孝敬,便表示他们对萧绍瑜已然认可。
这与李东阳的预判是契合的。
故萧绍瑜觉得,向诸氏家主征调私兵与粮草的时机,已然成熟。
他给李东阳一个眼神,后者会意。
只见李东阳拿起酒盏,对诸贤说道:
“诸位,本官敬诸位一盏,请满饮。”
说着,他便率先一饮而尽。
诸贤对他不胜酒力,是有所耳闻的。
此刻,见他饮后而面色酡红,皆觉出此中诚意。
遂皆欣然满饮。
“诸位皆世受国恩,与国休戚,又是济阴本地的头面人物。
借着三分醉意,些许肺腑之言,本官便一吐为快了。
若有冒犯之处,还望诸位担待。”
面色酡红的李东阳,起身周礼。
“李长史但讲无妨,我等洗耳恭听。”
诸贤纷纷回应。
李东阳踱步席间,抚须侃侃而谈:
“北虏汹汹来犯,视我大梁无人矣。
我家殿下奋勇迎击,一战败其先锋,二战挫其全军。
故非北虏不可败,睢陵不可守也。”
事实如此,众皆颔首称是。
“然虏众我寡,乃不争之实。
久战之下,睢陵必陷乏兵之窘,无粮之境。
我家殿下宅心仁厚,不愿劳民,亦不愿劳贤。
欲一力担之,独战北虏。
然乏兵无粮,何以为战,非要大梁皇子血洒疆场么?”
李东阳情绪渐亢,眸中有泪。
“我家殿下,男儿血性,不惧一死。
麾下将士,亦愿慷慨赴国难,至死不渝。
二番血战,便是明证。
然我济阴诸贤,何忍之?
故本官冒昧,欲请诸贤出粮出人,共担国难,共保睢陵。
相信朝廷,不会忘记有功之人的。”
就算朝廷调拨京营六军参战,这个仗也有得打呢。
旷日持久,人吃马嚼所需粮草,必是天文数字。
故李东阳动之以情的同时,不得不抬出朝廷这面大旗。
诸贤并未立刻答应,也无拒绝之意。
而是在观望,在权衡。
出兵不是问题,本族私兵就算尽殁疆场,日后再从流民中招募便是。
在南梁,流民有的是,一抓一大把,并不值钱。
问题还是出在粮草上。
这可就牵涉到,诸贤的根本利益了。
毕竟粮食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一年能产多少粮,那是有数的。
若是全力相助,非有数年光景,是不能恢复元气的。
农业社会思维所限,封建朝代的地主阶级都会纠结于此,并非南梁士族所独有。
萧绍瑜看得透,却还不能表态。
李东阳是打着朝廷的旗号,账自然要朝廷来清。
他若表态,总得许点儿好处吧,问题是他兑现得了么?
封官?
他自知,在梁帝那里,自己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能否要来官职,什么品级的,又能要来几个,都是不确定的。
封爵?
这是肯定不可能的。
捐再多的粮,立再大的功,都没有用。
在南梁,封爵几乎是大族、门阀子弟所独享的,这是一个投胎的问题。
兑现不了,不如闭嘴。
刘广升听清了李东阳的意思,也看出了萧绍瑜的尴尬。
诸贤之中,有人与他有姻亲关系,有人与他有生意上的往来,有人与他脾性相投。
他觉得只要自己表态,这些人极有可能响应。
摇摆者中,有人顶不住压力,便可能选择从众。
聪明一点的,自然要揣摩他与相近家主的动机。
他们是不是事先串通好的?
九殿下是不是对他们作出了什么承诺?
不想错过,便只能出粮出兵。
如此,局面便能顺势打开。
看好自身影响力的刘广升,首先响应道:
“北朝窃据中原久矣,其残暴,诸位皆知。
殿下神勇,歼虏二万有余。
一旦城破,屠城已是必然。
诸位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本官代济阴刘氏出兵五百,自捐粮草一万石!”
他也是在暗示诸贤:
此刻投虏,是讨不到便宜的,人家纳不纳降还不一定呢。
二万余人,能白死么?
都用脑子好好想想吧!
去了刘广平随行的那一百私兵,五百私兵已是济阴刘氏的全部了。
一捐就是一万石,也足以表明他态度的坚决。
他的话,也确是说到了点子上,说到了诸贤的心坎了。
粮虽贵,却不能与命相比,诸贤也是怕死的。
“敝人愿出兵二百,捐粮三千石。”
“敝人愿出兵三百,捐粮五千石。”
“下官捐粮二千石。”
......
最终,诸氏家主出兵出粮,济阴佐官无兵有粮。
认清形势的他们,不求朝廷封赏,不计粮草损失,惟求保住身家性命而已。
所筹之兵三千有余,所筹粮草六、七万石。
算上郡兵步卒,助战青壮,睢陵可用于守城的步卒已近万人。
经过战火洗礼,活下来的青壮基本熟悉了作战流程。
新加入的士族私兵,军事底子又好过青壮。
萧绍瑜有理由相信,即使杨彦超再度全军攻城,也无法攻破睢陵。
骑兵方面,算上柳文菲所部两千骑兵,此刻的睢陵足有三千余骑。
只要杨彦超,敢于不计代价强攻睢陵。
以近万步卒固守,以三千余骑待虏疲而击,萧绍瑜有信心再度重创之。
至于粮草,仅凭新筹之六、七万石,便可供应大军三至五月之用。
而用不了一个月,朝廷的援军必至,故睢陵已无粮草之危。
兵粮皆足,便意味着战争的主动权,已然握在了萧绍瑜的手中。
一味固守,耗也能耗死杨彦超,此保守之策。
守中少攻,能迫其不敢全力攻城,比之保守之策更优。
若是瞅准时机,全军进击,风险虽大,战果亦必诱人。
如何抉择,萧绍瑜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随机应变。
不论杨彦超想怎么玩,他都可奉陪到底。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望甚隆,诸贤出兵出粮,共保睢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