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 世界演义 > 第二十章 季历的辉煌战功

第二十章 季历的辉煌战功

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世界演义 !

    对于君王犯错误后,贵戚之卿与异姓之卿开始对待的方式同,都是进谏。君王不听的话,最后处理的方式就不同了:异姓之卿只好失望地离去,而贵戚之卿则可取而代之。

    孟子所言正好反映了早期国家阶段氏族贵族专政时期的特点,称为“上帝改厥子、贵戚易其位”。

    在那时人们看来,王位君权的更替是同姓王族(王室宗亲)、贵戚(异性外戚)之间的事务,外人不得插手染指。这也是历史诸多王朝更替的传统,比如周武王代商---外戚,从母系角度来说,商朝的先祖也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先祖,所以有资格取得王位;隋文帝代北周---外戚。

    由这一传统可以看出历史上的权臣们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帝,其实是在为改朝换代作准备,因为身为异性权臣,只有成为外戚才有资格,成为新的天子。不遵循这一传统,急于将皇帝拉下马,就成为史书上遗臭万年的乱臣贼子。

    帝辛继位后,因周族崛起,威胁商朝西面,原本,帝乙在位时就打算在击败夷方后,就移兵攻周,但由于帝乙在位时间太短,所以临终嘱托帝辛一定要铲除周这个隐患。因为帝辛初即位,帝位不稳,所以不得不虚与委蛇,大大封赏各路诸侯,尤其是任用九侯、邘侯(鄂侯)、周侯为三公的虚衔。

    姬昌,统治时间:BC1172--1121年。

    姬昌,姬姓,名昌。出生于BC1212年。

    BC1172年,季历的儿子姬昌继承了周国的西伯爵位,被时人称为西伯侯,被武王追封为周文王。以岐(今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的一部分)为都。此时姬昌40岁。

    在治岐期间,姬昌对内奉行德治。《史记·周本纪》记载姬昌遵后稷、公刘之业,效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社会风气,使周国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

    姬昌时期已经处于封建制度的萌芽时期,实行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

    姬昌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就是将一块土地按照井字划分成九份,中间的一份是公田,而周围的八块田是私田,只要农民在耕种八块私田的时候,集体帮助耕种中间的公田,用这块公田的收获来上交官府,其它的八块田的收获完全归自己所有。

    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刑罚被大量减轻,画地为牢的故事就发生在姬昌在位期间。

    姬昌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周国。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姬昌礼贤下士,广罗人才。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

    BC1161年,帝辛元年,周的势力由关中扩展到江汉地区(丹江汉水流域),诸侯归附者有六州之众,周的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帝辛为了安抚姬昌,封他三公的虚衔,此时姬昌51岁。

    帝辛三年(BC1159),在国都殷,有雀生鹯,被祭司认为是不吉之兆。帝辛为了削弱宗室亲王的势力,于是将沬(河南鹤壁淇县)作为行都,朝廷机构都搬到了沬,沬为武丁始建,所以又称为武丁城,之后武乙与帝乙先后以之为都。帝辛时期开始大规模营建武丁城,扩而大之,因城西有山名朝歌,改沬都名为朝歌(zhāogē),意为高歌黎明,喜迎朝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在商纣王时代,朝歌非常繁华,历史记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武王代纣,纣王于牧野兵败后,兵撤鹿台而亡。武王克商后,兵抵朝歌,迁九鼎于朝歌。

    春秋时期朝歌作为地名出现,战国时代至秦亡汉兴之时,作为地名仍在使用。西汉在朝歌置县,汉以后,朝歌时而设郡、时而置县、时而并入邻近的郡县。解放后设淇县,淇县设朝歌镇。

    商纣王摘星台、纣王宫、荆柯冢、卫国故城、唐代陈婆造心经浮图、明末清初扯谈碑等。淇河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子孙,春种秋收,夏网冬猎,“坎坎伐檀”创造了淇河文化,发展了人类文明。这里即有驰名中外的牧野之战古战场,久负盛名的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战国军校,华夏第一皇家园林——淇园,又有数不胜收的殷商文化遗址。

    商王帝辛时期的都城东有淇河为险阻,西有太行山作屏障,其城池南北各有三道城垣,最外面这道城垣南至淇县的常屯村,北至淇县的淇水关,南北五十余里。第二道城为王城,王城的北城垣在今淇县工业路东至三海村北部,南城垣在今淇县难关一带。第三道城即宫城,位于今淇县三海村和西坛村一带。《淇县志》中所说的“淇邑北门出,西过纣王城”指的就是纣王的二道城。

    纣王的内城即宫城遗址在当地至今仍然称为纣王宫。纣王宫左有宗庙,右有社稷坛,是殷纣王祭祖和祭天的地方,今淇县西坛村就是因村里有纣王的社稷坛而得名。至今遗存的古城垣,部分城墙犹高约10米,顶宽约130米,基厚约150米,城垣东西宽4里,南北长6里,城周20里,总面积24平方里。朝歌城垣,巍然壮观,体现了诗经记载“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武王伐纣,牧野一战,纣亡国灭,600年社稷毁于一旦。但战争并未波及朝歌城垣,朝歌城垣巍然如故。战争结束后,周武王以纣京师封纣子武庚为诸侯,以续殷祀,武庚就居住在他父王的宫室里。后武庚叛周,周兵攻下朝歌,武庚身死,宫殿被焚,百姓被掳,顽民被迁,从此朝歌成为废墟。朝歌故地在春秋时期成为卫国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