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 天下枭雄 > 第五十六章 迟到梁使

第五十六章 迟到梁使

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天下枭雄 !

    御书房内,李渊站在地图前,久久沉默不语,正如杜如晦得到了太原的消息,李渊同样也得到了李孝恭从张掖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快报,以河西的兵力已经无法拿下敦煌郡和伊吾郡,现在寒冬季节,隋军在敦煌做了充分的准备,坚壁清野,唐军士气低迷,无法在冬季攻下敦煌城,为了避免唐军在敦煌城全军覆没,他决定撤军返回凉州。

    李孝恭在信中详细解释了他为何要撤离敦煌郡,他在心中告诉李渊,唐军已经承受不起对隋军的再次失败,隋军的一次惊扰性的夜袭便让唐军的士气几乎崩溃,对隋军的恐惧使士兵们宁愿冒着严寒赤脚躲在帐外,也不愿回帐取盔甲和靴子。李孝恭坦率地指出,他的撤军是为大唐的未来,是为了大唐不至于在北隋的威压下崩溃,既然已经无力夺回敦煌郡,那么保存实力,不与隋军作战便是最好的选择。

    李孝恭在信中的话语虽然坦诚得刺耳,但李渊却知道他所说都是事实,大唐确实已经承受不起再一次被隋军击败,否则他也不会** 向杨元庆求和,只是敦煌郡的战略地位太重要,就这么放弃,使李渊心中就仿佛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父皇找儿臣吗?”门口传来太子建成的声音。

    李渊回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又问他,“你神通皇叔呢,他来了吗?”

    “皇兄,我在!”李神通跟在李建成后面走了进来,李渊命人宣他们二人前来商议大事。

    “你们两人先坐吧!”

    李渊也走回自己坐榻坐下,他暂时没有提李孝恭之事,而是先问李神通,“今天谈判的情况怎么样?”

    李神通摇摇头,“今天大家冷坐了一个时辰,便草草结束了,还是敦煌郡的分歧太大,无法达成妥协。”

    “那别的呢?”

    “别的都没有问题了。幽州的罗艺,西平郡的梁师都,我们都已经达成共识,蒲津的浮桥双方也同意重建,我们也承诺不谋求弘农郡,作为回报,对方也答应将关北六郡兵力削减到最低,每郡驻军不超过千人。我们的关内郡也是一样对应驻军。还有双方贸易以及丝绸之路的借道,还有官员家属的正常迁徙,这些都达成了妥协。就是敦煌郡的归属问题,双方都不肯让步,使得和解协议无法最终达成。”

    李渊点了点头。其实他对谈判进展了如指掌,此时再问一遍,也是提起话头,他见李建成欲言又止,便问:“皇儿想说什么?”李建成连忙欠身道:“父皇,孩儿想提议,或者和隋朝达成妥协,将敦煌郡和伊吾郡一分为二,隋朝要敦煌郡。而我们取伊吾郡,双方互相承认,父皇能否接受这个方案?”

    李渊苦涩地笑道:“没有了敦煌郡,拿到伊吾郡又有什么意义?孤悬在西域,连官员上任述职也要借道敦煌郡,若没有敦煌郡,伊吾郡朕也不想要。”

    “父皇。儿臣的意思是找一个台阶,双方都可以接受,谈判已经拖了半个月了,儿臣认为不能再拖下去了。”

    “不必找什么台阶了!”

    李渊果断地摇摇头,“朕找你们二人前来。就是明确地告诉你们,朕已经决定放弃敦煌郡和伊吾郡。可以承认它们为隋朝疆域。”

    李建成和李神通对望一眼,两人眼中都露出惊讶之色,一直坚持不肯让步的正是圣上本人,他怎么突然改变了主意,李建成沉吟一下问:“父皇,是不是孝恭那边有了什么不利消息?”

    李渊缓缓点头,将李孝恭的信递给他,“幸亏没有损兵折将,所以也谈不上不利,只是我们去晚了一步,隋军已经占领了敦煌和伊吾两郡。”

    李建成看完了信,又把信递给皇叔李神通,李建成终于明白父皇为什么最后答应了,虽然父皇不肯承认失败,可实际上李孝恭就是不战而败,敦煌郡已经夺不回来了,尤其唐军心中的恐隋,恐怕这才是促使父皇被迫最后让步的根本原因。

    李神通看完信,他眉头微微一皱,“可就这么答应隋朝,是不是让步太大了,而且也没有面子,或许我们能从别的地方再争一点权益过来,比如保住罗艺和温彦博的性命之类,陛下以为呢?”

    “这个可以,你去和他们谈,但有一点要和他们说清楚,朕并不是因为敦煌郡是隋朝的土地才礼让他们,敦煌郡是凉国的地盘,被隋朝抢先占领而已,这点很重要,否则将来说起来,长安也曾是隋朝的土地,就麻烦了,达成的协议中不能有敦煌郡原属隋朝这一条。”

    “臣明白,一定回避这一条,相信他们也能理解!”

    “好吧!就这样。”

    李渊站起身道:“朕希望明天就达成和解协议,朕需要集中兵力对付梁师都,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停一下,李渊又对李建成道:“就由太子代朕在协议上签字加印,杨元庆毕竟只是楚王,和朕不对等。”

    “儿臣遵旨!”

    .........

    拖延了足足半个月的隋唐和解谈判终于在唐朝的最后让步中达成了协议,双方承诺放弃敌视,承认彼此的疆域,至少在一年内,保证自己军队未经对方许可,不踏入对方的领地,此外双方又约定了二十几条其他约束,协议一式两份,由太子李建成和楚王杨元庆为最高确认人签字,十天后,杨元庆在和解协议上盖印并签了字.

    自此,隋唐两朝正式讲和,他们各自调整兵力部署,唐朝将部署在关中东部防御北隋的十万大军调去陇西,另外弘化郡和上郡的五万兵力也撤回关中。

    而隋朝则将驻扎在河东郡的三万兵力部署到太原郡井陉,同时将灵武郡和关北六郡的二万五千军队削减为五千驻军,其余二万军队调回太原,部署到雁门郡的飞狐陉附近,隋朝开始了对河北战役的准备。

    ........

    十一月初十,就在隋唐达成和解协议的第二天,一辆马车缓缓从南门驶进了太原城,马车两边有十几名随从,皆着穿着紧身黑衣,腰挎横刀,骑马跟随在马车左右。在战乱年代,这种情形比较常见,一般大户人家出行都会有年轻的武士跟随,横刀在旧隋朝曾是违禁品,严禁普通庶民携带,而现在这条禁令早已被打破,在中原各地,莫说横刀,连军弩也可随意出现在平常人家。

    守城门士兵并没有过多盘问,只问一下来处便放他们进了城,马车进了城,一股热闹繁华的气息迎面扑来,车帘拉开,一名中年男子探头向四处张望,只见大街上人来人往,还有一个多月就是新年了,大街上显得格外热闹。

    “曲三郎,这里可比咱们江陵城热闹多了。”中年男子笑道,他说一口南方口音。

    或许是中年男子脾气很好的缘故,随从们都和他说得来,一名年轻随从笑道:“李少卿有点重此轻彼啊!我觉得江陵城并不比这里差,只是咱们在路上走了二十天,这不,快到新年了,我估计江陵城内此时也一样热闹。”

    如果他们是在城门边说话,被守门士兵听见,一定把他们的南方口音、少卿、江陵城这些线索联系起来,便可立刻推断出他们是南方梁朝的官员。

    确实如此,这名李侍郎正是梁朝的鸿胪寺少卿,名叫李京,若杨元庆看见他也会大吃一惊,因为这个李少卿正是杨元庆的嫡亲舅父,原名就叫李大郎,因嫌这个名字土气,出仕后便改名为京,现在叫李京。

    当年杨元庆为了笼络杨元庆,特地封他舅父为安陆郡京山县县尉,大业九年,李京发现了萧铣要造反,安陆郡的官员大都已加入南华会,他心中惶恐,便弃官逃进京,举家投奔了杨元庆,不过,住了不到两个月,他又思念家乡要南归,裴敏秋拦不住他,便送了他一大笔钱,让他回乡做个富家翁。

    李京有两个儿子,长子李贵,次子李福,李贵在南郡求学时加入了南华会,现任梁朝江夏郡长史,而李京则因为是杨元庆的舅父,半年前萧铣亲自上门,请他来江陵做官,并封他为鸿胪寺少卿。

    这次他奉命出使北隋,带着萧铣满心期望,一方面是希望北隋能承认梁朝的合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隋梁两朝能结为同盟。

    李京心中有点紧张,他不知杨元庆会不会责怪自己上次跑回南方,而且自己成了梁臣,会不会让杨元庆恼火,他心中着实忐忑不安。

    马车缓缓来到了杨元庆的王府门前停下,他看了一眼大门上了牌匾,‘楚王府’,李京心中不由长长感叹,他想起当年杨元庆三岁时自己带他去杨府时的情景,当时的越国公府的牌匾令他惶恐不已,而现在这孩子长大了,他竟成了楚王,而且据说他将来还会成为皇帝,不知他母亲灵下有知,会是多么高兴和自豪。

    李京擦去眼角流出的老泪,吩咐随从一声,“去门房禀报一声,就说楚王殿下的亲戚从南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