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 !
现如今,大明的人口正趋于大爆炸的时期。
这一切自然是因为大明的经济开始腾飞的缘故,大多数的百姓在温饱之下,可以养更多的小孩了。
而人多力量大这个觉悟,在这个世道是所有的人共识。
洪武二十八年的户籍统计里,大明的人口已经逼近了七千万的关口,意味着仅仅只是在三年的时间里,就多出了几百万人。
这几百万人,并非是清一色的新生儿,其中还有大量输入外来人口。
不仅仅是西域,吐蕃这边的人口流入,包括草原,高丽,倭国,南洋也存在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朱英一直在有意识的引导,为的自然是加强大明内部的基础建设。
最为实在的,无非就是修桥修路了。
南北大道数千里,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能修建好,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道路修起来就简单。
南北大道之所以能够这么快,首先是参与的人数够多,朝廷这边也很是重视,投入了大量的钱粮进去。
严格的意义来说,这并不能算是修建,因为这条道路本身的地基就已经打好,是一个扩宽和水泥铺垫的过程,没有说什么开山造桥这些。
可对于大部分的县城甚至是村子来说,就完全不同了。
一些在山沟沟路的村子,平日出行就得是翻过好几座大山,才能接触到官道,而大部分的官道,还是从前的样子。
不可能说短暂几年的时间里,就能够把官道全部修建完,这里头产生的费用是很大的问题。
修建官道的钱粮,基本上全部都是来自于国库,地方官府根本无法承担,仅仅只是刚刚过上能吃口饱饭的时候,普通百姓更加不可能说有钱粮拿出来。
国库有钱,内帑也有钱,可这钱也不能一下子全部都丢在修建官道上。
优先供应军队建设,才是国防的根本。
如果军队这边跟不上,国家动荡的情况下,还谈什么百姓生活。
国泰,才能民安。
说起来,现在的百姓也并没有觉得道路这块有问题,祖祖辈辈下来,都已经是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华盖殿里。
朱英正在查看着关乎人口统计的数目,还有今年收成的情况,在做一番对比。
华盖殿基本上就相当于皇帝的办公室,一般很多奏疏等都放置在这块。
“大孙,今年的收成,应该算是比较高的吧。”朱元章在一旁悠闲的笑着说道。
现在可算是过上了好日子。
百姓是一方面,宫廷更是一方面。
宫里头的开支,基本上都是由内帑来负责,群英商会在并入到内帑之后,内帑可就没过缺钱的日子了。
朱元章想起当初自己跟户部抢银子的时候,心里头就非常的感叹。
“情况不是很好。”朱英微微摇头说道。
朱元章面色一顿,道:“是怎么回事,咱也看了,这比往年的收成可高多了,是有什么官员在里头做了手脚?”
“看来总是有些人嫌日子过得太好,不想要活命了。”
朱元章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愤怒,任何敢影响到大明的人员,不管是谁,都必须要处死。
谁敢在赋税这块伸手,他就要谁的脑袋。
朱英回道:“并非是有人贪了,孙儿的意思是说,现在大明的粮食跟不上人口的消耗了。”
朱元章微微皱眉:“你的意思是,咱大明的人口增长太快了,地里的粮食跟不上了。”
朱英点点头:“没错,虽说有高产作物的增产,可实际上在先前,大部分百姓都是不能吃到饱饭的,而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只是堪堪让百姓们的生活能够勉强达到温饱。”
“实际上还有一部分地区,连温饱的标准都很难达到。”
“如今我大明的人口,实际上应该已经是超过了七千万口,很多一部分还没有加入到大明的户籍里来。”
“按照现在的这个趋势,或许不用十年,三年五载的,可能咱们大明的人口就有万万人了。”
“一户之中,常规要生三五个孩子,像是一些大户,生个七八十来口都正常,如若是达到万万人,那么大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就更加的惊人。”
“也就是说,未来十年之后,在没有战事的影响之下,咱们大明可能一年就要多出两百多万的新生儿,后期还会不断的叠加。”
朱元章一直致力于人口的恢复,但没想到在大孙入宫的几年时间里,人口增长得就已经是如此迅速。
大量的人口需要大量的粮食,而经济的提高并非是说粮食的增多。
现在市面上的粮食,不管是小麦,大米还是其他,价格已经是在缓慢上涨的趋势,这是大势不可逆,也更改不了。
朱元章先前之所以要遏制百姓待在原地不准出门,更有官府节制路引,为的就是让百姓好好的种粮食。
钱财再多,也不能变成粮食,一旦出现粮食危机,那么粮食的价格就会一路上飙。
这对于大明的稳定是非常之不利的。
朱元章沉思一会之后,说道:“看来,是时候迁徙百姓于辽东黑土了。”
朱英赞同的点点头。
大力开发黑土地,那么整个东北地区,将会成为大明最大的粮仓,稳固整个大明的粮食价格和保障。
朱元章说完之后,微微的沉默一下,再次说道;“扩军吧,有些不听话的小国,也是该好生教训一下了。”
当人口增长过快,给国家带来压力之后,除了粮食种植的开源,还有通过战事的节流。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战争永远是人口消亡的最大手段。
以大明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战事行动。
一来能够增强大明的影响力,二来也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地盘。
眼下,爷孙俩一起把目光放到了整个南洋地区。
倭国那边诸王争霸,看似有着更大地盘的倭国王室,实际上不堪一击。
高丽那头姚广孝翻云覆雨,操控朝政。
李成桂都已经派遣使臣到大明,想要得到大明的认可从而称王,现在这个计划等于彻底的破产了。
姚广孝等于已经掌控了大半的高丽文武,李成桂现在是于姚广孝的逼迫下苟延残喘,很难有还手之力。
或者唯一的期待就是姚广孝年纪大了,自己还算是中年,熬都能熬死他。
北元那头就更加不用说了。
在北元雇佣协会成立之后,大明和北元开始建交,加上大量的草原骑兵受雇佣于大明商队,在西域和吐蕃捞取财富。
现在算得上是比较和平的年代。
北元皇帝额勒伯克也是个闲不下来的主,在没有了大明这头的掣肘后,秣马厉兵就朝着瓦剌部,东察合台汗国开始进军。
强行一对二干仗。
别说,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下,北元也是连连得胜,这让先前一直在后头捞取便宜的瓦剌,东察合台汗国叫苦不迭。
对于大明来说,也就只剩下南洋地区。
南洋地区可不只有安南,占城。
往前数数,可还是有二三十个国家呢。
热带丛林地区,虽说是瘴气横生,可同时也意味着物产丰富,尤其是在水稻的种植上,一年三熟甚至四熟,这可是大量的粮食。
......
“五万兵?大兄这是真的吗?”
朱允炆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大兄朱英,嘴巴下意识的张大,语气里是浓浓的惊喜。
安南平定的消息传到京师之后,也是到了朱允炆就藩占城的时候。
按照原本的惯例,像是朱允炆这样就藩海外的藩王,可以带三万兵护卫。
今日来到坤宁宫跟大兄请安,也是想问问关于领兵的事情,没想到大兄一开口就是五万兵。
朱英笑了笑道:“自然就是五万兵,考虑到你那边可能经济状态不是很好,这五万兵的军费,到时候我会挂在大明水师的军费里,你那边也能少掉不少负担。”
“不够平日里的吃食这些,你可不能克扣将士们,还得是多发一些奖励什么的,这般才能是更好的掌控军队,可是明白。”
对于朱允炆,其实朱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怨恨,也没想过要搞一些什么事情去为难他。
当了太孙之后,其实大部分的想法都是朱允炆自己加戏,朱英可没有当他是什么劲敌。
在进宫的那段时间里,朱允炆也是老老实实的,没有弄出什么乱七八糟的动静出来,就这一点,不管心里头是什么想法,也都足够朱英如此对待他了。
此刻朱允炆的心里,是真的非常感动。
从开始的惊喜,到心中的担忧,再到现在更加惊喜,这种心情变化是迅速的。
养五万兵可不是什么小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仅有一城的朱允炆来说。
这个问题先前吕氏还和朱允炆商议过,感觉在占城那边,带着两万兵过去应该就没问题了,太多的话怕是养不起。
现在这个问题被大兄直接给解决了,五万兵不用朱允炆出一分的军费,这可是其他藩王从来没有过的待遇。
即便是在先前朱元章分封藩地的时候,藩王自身的兵都是需要藩王自己出钱粮养的,而不是寄托在朝廷的身上。
这也是为什么说一些有实力的藩王,像是朱樉,朱棡,朱棣这些能够满额三万,而后边的藩王可能只有几千护卫的原因。
说到底还是军费开支过大,除了少数几人还算是有点财力,绝大多数的藩王根本没有能力养这么多兵。
“谢谢大兄,谢谢大兄。”
朱允炆连忙作揖,这次可谓真是心悦诚服了。
朱英起身上前两步扶起朱允炆的双手:“往后见面的日子少了,有些话为兄早些说开吧。”
“在别人的眼里,你我兄弟间似乎有着一道沟壑,为兄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可是在为兄的心里,你和允熥都是一样的,是为兄的亲弟弟。”
“有些事情的变化,也并非是你的缘故,这里头有太多的曲折,如若是别人站在你这个角度,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做法,所以为兄更加珍惜咱们兄弟间的情感。”
“占城那边,天气是热了点,但也足够的安全,不仅是咱们大明水师目前驻扎在占城,还有许多的大明上商人往来,更是大明海贸的起点,日后必然是越发繁华,是一个好去处。”
“以后你若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不要担心自己解决不了,给为兄传信,为兄自然是会帮你都解决掉。”
朱英是真没有把任何就藩海外藩王当成是大明的威胁,若是连这点格局都没有,又哪里去谈什么开疆扩土。
尤其是朱允炆,朱英都能想到他跟吕氏去了占城之后,会是怎样的情况。
其军政大权,估计会被吕氏掌控着。
这也是个好事,比起朱允炆来,吕氏的性格和心思其实更为适合。
一个垂帘听政怕是免不了的。
朱允炆回到东宫之后,立即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吕氏。
吕氏初听还有些担忧,毕竟士兵们吃着大明的饷,很难说完全的听从自己。
转头一想,就发现自己多虑了。
别说是五万兵了,哪怕十万,二十万,难道就能跟大明对抗吗,别说是占城这么个地方,就算是周边数个小国加起来,也完全不够大明打的。
这是太孙真的在为允炆考虑。
五万兵的开支,对于大明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可对于吕氏朱允炆来说,根本无法负担得起。
“过几天点兵之后,我们就要出发了,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你多多去陪陪你大兄,还有陛下那边。”
说到这里,吕氏微微一顿,道:“陛下年纪也大了,我们这去占城下次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回来。”
朱允炆闻言,心下一震。
他明白了娘亲的意思。
可能下次再回到京师的时候,皇爷爷或许已然不在。
朱允炆重重点头:“娘,我明白了。”
对于皇爷爷,朱允炆心里头曾经有过些许埋怨,埋怨从前那般喜爱自己,却在大兄回来之后,好似完全换了一个人。
所有的爱都给了大兄,一分一毫都没有给自己留下。
平日里没有说什么,可这心里,其实一直有一道间隙存在。
今日听到娘亲这话,这间隙刹那间就全部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