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小说网 www.98xs.com,最快更新大官人 !
朱棣看得出文臣笑容的勉强,但他不在意,话头一转,回归正题道:“朕命阿鲁台来京城觐见,他来了么?”
“回禀皇上,”白发苍苍的北京行在兵部尚书、泰宁侯陈珪忙禀道:“年前已经派使者晓谕和宁王,当时他一口答应,但今年初,臣又派使者催他启程时,和宁王说是病了,不能骑马,故而……”
“我看他是心病。”朱棣冷笑道。
“是心病,”与陈珪同守北京的广平侯袁容轻声道:“他还担心自己杀了丘福他们呢……”
“哼……”朱棣哼一声,大殿里的气氛登时冰冷一片,那是大明朝开国以来的第一次惨败啊!因为淇国公丘福专横跋扈,不停劝告,轻敌冒进,以至十万大军尽丧于鞑靼之手。尽管朱棣马上就提五十万大军,把瓦剌打成了筛子,报了深仇大恨。但这道疤留下了,便不会消失……否则以朱棣念旧的脾气,也不会把这位靖难大功臣的遗属,全都发配到海南岛去。
也得亏袁容还有一层身份,是朱棣的大女婿,向来深得岳父信任,才敢说这话。
“朕若是要怪罪他,又怎会封他为和宁王呢?”朱棣吐出一口浊气,哂笑道:“狗鞑子以为朕以天子之尊,也和他们一样言而无信呢!”
众臣僚心说,您老言而无信的事儿还少么……比如说那啥、那啥、还有那啥……
“不过臣已经勒令他南下了,”陈珪道:“臣说皇上提五十万大军来替你讨伐马哈木,你若是不听召见,只怕圣心震怒,你有池鱼之殃。”
这话说得甚合朱棣心意,皇帝脸上有了丝笑意道:“他怎么讲?”
“他惶恐跪倒,说一欸能骑马,就到宣府迎候皇上。”陈珪回禀道。
“我看他不是真害怕,不然为何舍近取远,非要在宣府觐见?”袁容显然对阿鲁台充满了恶感道:“皇上,此獠虽已称臣入贡,但不过是重压之下的权宜之计,臣观他多年来反复无常,对我朝又存有戒心,万万不会真心归附!当趁他病要他命,不能再养虎为患了!”
“阿鲁台并非反复无常之人,”朱棣却冷笑道:“他目下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当他的生存得到保障,就会追求强大!当他足够强大,又会来劫掠我朝,这是鞑子的天性,管他马哈木还是阿鲁台,都是一样的。”
“皇上圣明,”老陈珪颤巍巍的抱拳道:“臣戍边多年才寻思明白的道理,竟教皇上一语道破了。”
朱棣淡淡一笑,其实他也是想了很久才明白,蒙古人就像草原上的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己就算杀了阿鲁台、杀了马哈木,还会有阿齐台,驴哈木出来,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与其老让没吃过苦头的愣头青来捣乱,还不如把老东西修理规矩,给他们心里种下敬畏,大明的边境才能安生。
不过这些话,他是永远不会说的,明白的就明白了,不明白就永远不明白,皇帝没有义务也没有兴趣,向朱瞻基之外的任何人解释。“先不说阿鲁台了,那个老货已经被朕和马哈木轮流打残了,朕这次亲征,目的是一举解决马哈木!”朱棣的声音铿锵有力,显出皇帝强大的自信,这种自信也渲染给殿中群臣,只听他冷笑道:“从永乐八年,这厮摘了桃子起,朕就一直对他纵容忍让……说实在的,朕对自己儿子,都没像对他这么好过!”
听了这话,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俩那个泪啊,父皇我们是亲生的么……
但朱棣的重点不是他俩,便听皇帝接着道:“朕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让马哈木膨胀到极点,我大明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众将恍然大悟,是的,不管蒙古人破落到什么程度,有一点是汉人永远比不上的——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逃跑开了明军是追不上的。比如斡难河之战,其实明军杀敌不到两千,蒙古人就撒丫子逃跑了,明军追得尿血也没追上,只好收兵,若非让马哈木捡了桃子,他们很快会再次聚集起来,短时间就能恢复元气。
所以将领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啥时候鞑子能和我们堂堂正正战一场,不要老跟耗子似的东躲西藏?
朱棣也是这样想的,这位当世第一名将,比别人强的地方就在于,他不仅能想到,还能做到……将近四年的骄兵之计,已经让马哈木开始幻想成为全蒙古的大汗了。
“心里有了这份念头,他就会跑得没那么机灵!”大明皇帝立在御阶之上,散发着天地独尊的气势,他才是这个时代唯一的主角,马哈木在他眼里,不过一插标卖首的莽夫尔!
“皇上算无遗策,此次出兵定将劝谏丑虏,为我华夏永绝边患!”胡广忙大唱赞歌道。
这句马屁有点失水准,朱棣没理会,他的目光回到地图,沉声道:“朕亲统三军与马哈木会猎漠北,战场谋划我不担心,最担心的是粮草!”根据阿鲁台提供的情报,马哈木现在所处的忽兰忽失温,距离北京有两千两百里之遥,若是敌军还要后撤,征程长达三千里都有可能。此等情形下,最可怕的不是战场上的敌人,而是灾难性的后勤补给。
朱棣亲征是要取胜,不是要送命的,只要粮道不断,军事上即使小有失利也无碍大局。但一旦补给不畅,全军缺粮,他这个大明皇帝,连同几十万大军,都要永远留在大漠深处。
众将军都望向伴驾亲征的户部尚书夏元吉,夏尚书缓缓禀报道:“宣大城中已经囤积了足够大军和民夫支用五个月的粮草,今年淮河以北夏粮也不往南京解了,径直尽数解往宣府,先济着恭迎大军,这样前粮未尽而后粮至,应该可以保证供应了。”
“很好!”朱棣笑眯眯的看着夏元吉,上次他大发雷霆之后,这位超级能干的尚书就很受伤,皇帝虽然不能说抱歉,但脸上的表情已经很分明了:“爱卿办事朕放心得很,出征之后,还有劳爱卿肩负起全军总需的重任啊。”
“臣本来想请旨,留在后方督粮的。”夏元吉却低声道。
“各地督运粮草之事,你吩咐好了么?”朱棣问道。
“俱已禀报太子殿下。”夏元吉道:“太子殿下素来稳重,应该不会有问题。”
“运粮的粮道呢?”
每隔五十里,设立一个兵站,民夫分段驻守,分段运送,这样民夫也可以保持体力,运粮的速度会快一倍。”夏元吉道:“而且军粮安全也有保证。”
“这都是经验之谈哇。”朱棣面现感慨道:“永乐八年那次,看来你是记忆犹新。”上次御驾亲征,夏元吉就是户部尚书,就是军需官。
“臣铭心刻骨,那次因为臣调度无法,竟让皇上和将士们饿了八天肚子。”夏元吉面现羞愧之色道:“所以臣这次才想坐镇后方调度,并非畏惧征途艰辛!”
“朕知道,朕知道。”朱棣点点头,深深看着他道:“但几十万大军的粮秣调用,没有你真不行,后方有你定好的规矩,有赵王和驸马还有泰宁侯坐镇,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是……”夏元吉要是再说什么,可就把三位贵人都得罪了,但是他最担心的就在这里……在他看来,调度军需,必须要用太子那样稳重认真之人,但从过往种种,尤其是调用常平仓重做军粮一事,可以看出赵王这个人大胆妄为,不计后果,并不是合适的人选……而且赵王还与太子面和心不和,万一要是架秧子,吃苦受罪的可是出征在外大军!
但儿子是自己的好,朱棣对赵王却信任有加,愿意让他担此重任,自己又能说什么?
听到父皇还是把运粮重任交给三弟,汉王朝朱高燧神秘的一笑,朱高燧也淡淡一笑,一切顺利的很。
朱棣看到朱高燧的微笑,眉头皱起道:“休要掉以轻心,这是军机,误了差使朕也要大义灭亲!”
“儿臣遵旨。”朱高燧忙正色道。
。
三天后,大军又进发了,大军从京城北门出,到了清河下营时,天就开始下雨,到夜雨越下越大。第二天早晨放晴,谁知大军启程不久,又开始下,之后接连几天,阴雨连绵,道路泥泞难行,大军又满是辎重,一天竟走不了三十里。朱棣不禁苦笑道:“上次出征,赶上多年不遇的初春大雪,这次为了避开雪,特意晚了一个月,想不到又赶上雨季提前,看来少师给算的日子,也不怎么样啊。”他十六岁就在军中,打了半辈子仗,什么恶劣的情况都见过,这点困难对他来说,根本都不算困难,相反却激发出他苦中作乐的性格,破天荒的讲起了俏皮话。
“少师的日子算的是很准的,他只说会大捷,却没说不会大雨。”胡广披着蓑衣淋着雨,打着哆嗦苦笑道。他可以躲到马车里,但皇帝尚且骑马与将士同行,作为跟班还有得选择么?
结果四天后才过了居庸关,不光刮风还下起了雨,大军在风雨中艰难跋涉,二十五日才到了宣府。
说来真气死人,大军前脚一到,后脚便风收雨歇了。